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贝多芬变戏法\李 梦

2019-10-17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英国钢琴家李维斯将来港举办独奏会\作者供图

  每当人们提到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除了将其与巴赫伟大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之外,还有一位钢琴家的故事不得不说。一九九○年,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现场,来自波兰的钢琴家安德塞斯基(Piotr Anderszewski)连续演出两部变奏曲──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以及德国作曲家魏本的三乐章钢琴变奏曲。在出色诠释贝多芬的三十三首变奏曲之后,安德塞斯基开始演奏魏本那首小巧的作品,没想到只弹了一个乐章就弃赛离场。参赛者对外公布的理由是“不满意自身表现”,继而有乐评人表示:“钢琴家奏毕《迪亚贝利变奏曲》之后,下一首曲子能弹什麼?答案是:‘什麼都弹不了。’”

  不知即将於下月来港演出的英国钢琴家李维斯(Paul Lewis)是否听过这个故事,他颇为明智地将贝多芬这三十三首变奏曲放在下半场的曲目单中,上半场是舒伯特为人熟知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D894)。李维斯曾跟随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学琴,从这位学究气浓重的奥地利钢琴家那裏得到不少演奏德奥作品的方法,因此,从一九九○年代出道以来,李维斯并未像很多同辈钢琴家那样挑战不同类型的作品,而是一心一意在德奥音乐世界中潜游。

  大约八年前,李维斯曾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全舒伯特作品演奏会,后又在二○一四年与捷克爱乐乐团一同访港,演出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不论舒伯特、布拉姆斯抑或下月即将演出的贝多芬,都是这位正当壮年钢琴家常演常新的曲目,而他演奏德奥作品的风格,并不全然像他的老师布伦德尔那样极其严谨且克制。他的踏板用得频繁,以至於灌录的舒伯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唱片听来总有氤氲之感,而他过去一段时间在个人脸书专页展示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多段演奏视频,亦是爽朗奔放而热烈,让人想到迪亚贝利收到贝多芬乐谱后的评语:光彩照人。

  不单是魏本的变奏曲,我想任何一首钢琴独奏作品出现在《迪亚贝利变奏曲》之后,总不免有相形见绌之感。“乐圣”写作这部宏大作品的初衷,是因为当时著名的出版商迪亚贝利曾将自己创作的一首圆舞曲寄给彼时奥匈帝国几乎所有知名作曲家,希望他们每人创作一首变奏曲。从业余作曲家鲁道夫大公到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都收到邀约,唯独贝多芬不领情。一来他对於圆舞曲并不十分感兴趣,二来心高气傲的作曲家并不希望自己的名字与其他作曲者并置。他先是拒绝迪亚贝利的邀约,此后花费整整四年时间创作三十三首变奏,超额完成任务,难怪迪亚贝利收到乐谱后激动不已呢,当即称其足够与“巴赫的杰作分坐一席”。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伟大,在於其既单纯又丰富,从简单乐思中牵引出形而上的哲思与想像。《迪亚贝利变奏曲》相较之下,更“入世”一些,该张扬时张扬,该缱绻时缱绻,不像贝多芬的第五或第九交响曲那样背负厚重与深沉的包袱,而是畅快自在的,用安德塞斯基的话说,像一场“扣人心弦的旅程”,沿途风景缤纷,目不暇给。连素来严肃的布伦德尔也忍不住为这些小曲子取古怪逗趣的名字,例如第九首又名“勤恳的胡桃夹子”,第二十一首是“疯疯癫癫,哭哭啼啼”,到了第三十首又变作“温柔的哀伤”。

  不少钢琴家曾现场演出此曲或灌录唱片,最近我频繁聆听的一个版本是里赫特一九八六年在捷克布拉格现场演出的录音,沿循里赫特一贯的生猛,亦不时透出幽默与调侃的意味,最终将听者引入辉煌明亮的尾声。连素来忧鬱的里赫特在诠释此曲时都暂且隐去神秘,我们又何不藉此变戏法式层出不穷的作品一忘烦忧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