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聆君一对话 灼我百年思\陈新亚

2019-10-23 04:23: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书法,要变法,硬变不来;随时更换“初体”,改易碑帖和方向,也很危险。这背后富有一段学问生活,脑子裏装得一个大时代,正如马一浮嘱咐门生乌以风说的:“诗之外必有事焉,而能一切发之於诗,诗始可传。”亦即,须书艺之外,亦有所事事,即阅世,读书,体物,味道,养浩然气,培赤子心,总之,养性情也。

  对艺道的觉悟与完美追求,终归为一个艺术家仁德精神的表现。刘一闻先生说:因为做了这件事,就想继续把握好它,并且尽量靠近自己的理想之境。

  反顾当下书坛,处处培训,触目皆师,但多是实用的攻略和具体技巧。听者亦但图一技,希於短期内迅速攻关,入展获奖。教与学,皆难以致深远,向高精。因书法并非一时之事,“只争朝夕”而已。而现代化传媒,不断刷屏展事,令人不能坐定,急功近利,几成自然。加之自媒体发达,书人自书自发,群讚哄抬,使个中人众,恍恍惚惚,似乎失去寸度和準绳了。因这种信息爆炸,有价值的文章与思想,也皆被淹没。即如笔者,亦不觉对许多信息屏蔽,即或经眼文字,也多未认真省读;加之常年僻居山中,愈益自闭,及至得读刘一闻与鲍贤伦先生对话,才被惊醒。庆幸之余,回想当年的同道,许多都已走失,或自己写不下去了。除一般生活和兴趣转移,主要问题,就我所知,恰因路子偏差,没法持续,用功也找不着点,自个报销了。想起来亦不免惶然,益觉借鉴前辈经验教训的重要性。

  以上拉杂所感,其实只是就二公对话中这一个问题而言,别的内容,十分丰富,由读者各自读去。笔者还期待着他们的下一个对话,并企望着二位先生,将来都将其艺术历程,学问知见,系统地各写成一本书,料必十分可观,大裨后学。

  一回头,笔者忽在中年。若按孙过庭“先求平正,既追险绝,复归平正”,这麼一个认识与成长路况,是自觉不觉地处於“险绝”道涂,更前一步,当是复归平正啦。相信前贤之言,宜兹一步先觉。成例堪鉴:如果说缶翁毕尽一生,将大篆书写得很古很纯,竟卓然一家,则其侪辈蒲华之书与画,至今人们也无多接受他那“邋遢”样:或还在“险绝”耽搁,未臻更高之“平正”。即或大家都一致讚赏的黄宾虹老,他的大篆,以一己偏见:也颇似在“险绝”间,尚未如其山水之炉火纯青,那样卓越凌古而新淳。这个说法,不免有些碍眼。但意思如是,谨祈刘鲍二夫子批评。 (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