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维港看云\珍惜新闻界形象\郭一鸣

2019-11-08 04:24:14大公报 作者:郭一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警方记者会上,记者采访应有专业操守\资料图片

六家媒体机构的前线记者日前出席警方记者会时,戴上头盔一字排开在头上展示抗议警方的标语,警方公共关系科人员要求该六名记者除下标语未获理会,又要求他们离开,以免影响记者会进行,这几名记者拒绝合作,结果警方被迫宣布取消记者会。当日有报馆记者打电话采访,我明确表示,这几名记者的做法并不恰当,作为个人,对政府对警队或有不同看法,但出席记者会是代表媒体机构,将表达个人不满与记者采访混为一谈,有违客观中立的原则,也影响到其他媒体同行无法采访记者会,实际上是损害了公众知情权。而在上周,一名女记者大声打断警方记招,宣读声明“谴责警方”,扰攘一番。

一而再有记者将警方记者会变成抗议场所,之前更有人在特首记招口出恶言,作为在新闻界打滚多年的资深行家,实在看不过眼,曾任职多家媒体的K兄慨叹,香港新闻界前辈多年努力建立的专业形象,就这样被年轻一代摧毁。某次饭局上,一班行家谈及媒体生态质素令人担忧,C哥归咎于近年社会上将“新闻记者”和“传媒人”混为一谈,“我们新闻界是有专业操守,一条新闻由采访到出街有规有矩,而传媒的范畴很广,拍电影电视剧、拍广告都可称为传媒人,两者怎可以混为一谈?”C哥愈说愈劳气。

C哥的话有道理。老派新闻人,即使不是念新闻系科班出身,一入行都知道新闻界是有专业操守、有规有矩,例如对独家新闻如何确认、对有争议的内容如何平衡报道、新闻报道和分析评论如何分开处理、如何保护消息来源等等,都有制度化、规模化的运作流程,前线记者、坐堂编辑、采编主管到老总,各司其职,正是这套新闻守则,奠定新闻界公信力的基础。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投身新闻界,不仅是为一个饭碗,更是认同新闻界为民发声、客观中立的理念。香港新闻界多年来在满足本港社会大众知情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新闻人亦以自己作为第四权一分子为傲。

但随着近年网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获取资讯的主要来源,传统新闻媒体电视台、报纸、电台等的影响力逐渐走下坡,而新闻界的传统精神、理念和原则也受到严重冲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网媒特别是自媒体可以直接发布信息,可以与朋友、粉丝互动,在FB上发一张图片、一段视频、录几句话、写几个字,基本上是零门槛。虽然FB的注册名字可能是假的,但任何人发布的信息却可能被当作“新闻”广为转发流传。重点是,粉丝不同于普通读者或受众,不在乎真假,只要“啱听”。新闻人视真实为生命,而网红只关心“LIKE”和流量。拥有五千万粉丝的特朗普经常在推特上直斥CNN、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是FAKE NEWS,他的粉丝宁愿相信他也不相信CNN和纽约时报。

网媒、社交网体彻底改变全社会的话语权体系、改变媒体行业的生态,也改变社会大众对媒体和媒体人,包括新闻人的观感。香港特区政府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些改变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在两年前将网媒列为政府认可媒体,除了有合法注册之外,只要有一名记者和一名编辑、周一至五有更新网上新闻内容,便符合网媒的定义,可出席官方记者会。此例一开,表面上是对大小媒体、不同媒体一视同仁,实际上是对新闻专业的不尊重。结果是,在近几个月的“修例风波”中涌现大量胸口挂“记者”牌的人士,当中不少是网媒记者,甚至是没有受雇任何媒体的“自由记者”,而这些“记者”的另一个身份可能是议员助理、教师、学生、政党办事处职员等等,即使他们当中有的人可能并不具备新闻人的素养,不知社会公器为何物,但同样头上有新闻自由的光环,一次次举起相机站在警队与暴力示威者之间。

毫无疑问,新闻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值价,全社会都应当尊重和珍惜,但如此重要和宝贵的新闻自由,从业员却几乎没有门槛,难免会令人觉得记者证“不值钱”,这种情形终究对整个社会弊大于利,至于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关键还是要靠业界共同努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