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买田阳羨吾将老/梅 莉

2019-11-12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没去江苏宜兴之前,我只知那裏的竹海、阳羨湖有名,又是“紫砂文化之都”,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旅遊小城。原来那裏还有两个我喜爱的人,隔着时空与他们相逢,又惊又喜。

  到紫砂博物馆参观,我不懂紫砂文化,只能走马观花地粗浅领略。将要离开时,突然被门口矗立着的一个造型独特的超大茶壶惊艳了。茶壶提把手像树桩一样遒劲有力,壶身刻有立体状的寿桃和叶子,还配有诗文,可谓集壶艺、书法、雕刻於一壶。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东坡提樑壶”。在紫砂博物馆与东坡先生相逢,对於“东坡粉”来说,真是一种额外奖赏。

  行走有时就是这样,总有出乎意料的收穫。

  “东坡提梁壶”到底是不是爱喝茶的东坡先生发明创造出来的,这不重要。但东坡与宜兴还真有不解之缘,四次来宜兴,曾想在此地终老,有诗为证:“买田阳羨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

  宜兴朋友还带我去了一个地方──位於宜兴丁蜀镇蜀山的“东坡书院”,最初名为东坡草堂,建於宋代,因东坡先生买田筑室於此,曾拟终老阳羨(宜兴的古称)。吾大爱苏东坡,他的一生如山峦一样波浪起伏,壮阔磅礴,景色无限。虽然只活了六十四岁,一生被贬过数次,却赛过别人几辈子的精彩。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去了黄州。人事纷争,理想幻灭,遂渐生隐退之意,於是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到宜兴定居养老。请求被应允后,东坡先生即携家人前往宜兴。路过扬州,他在竹西寺的墙壁上,题写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罂粟汤。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诗文中有失意的惆怅,决心从此归隐做一名田舍翁。但东坡让人钦佩之处在於,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他都能活得通透快活。所以,这首诗的结尾依然很苏东坡,此生也没什麼大事可幹了,自由自在地看看野花,听听鸟鸣就很好。有竹可赏,有东坡肉可食,不亦快哉。

  告别苏东坡,朋友又带我来到“吴冠中艺术馆”。吴冠中先生是宜兴人,也是我喜爱的画家,他画笔下的水墨江南,娴静温婉地如同从唐诗宋词裏走出来,正是我梦中的江南模样。友人曾送我一本他的画册,时常翻看,爱不释手。可惜,那天不巧得很,艺术馆在闭馆维修。我只有怅然离开。也许正因为有遗憾,才会更加念念不忘。

  我在宜兴走过大师们走过的路,沾一沾他们的千古才情,彷彿自己也多了一份江南女子的灵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