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利园山道话沧桑/裘 琪

2019-12-05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昔日的利舞台戏院,可说是利园山的地标/作者摄

  位於港岛铜锣湾商业区的利园山道,上世纪初曾是一座山丘,名为利园山。昔日香港八景,有一景名为“鹅涧榕荫”,指的就是湾仔鹅颈桥和当年利园山上那棵有名的大榕树。

  老街坊或许记得,利园山道并非是凭空想出来的街名,因为昔日那裏确曾有过一座山,也真的有过一个利园,但那已是好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在香港开埠初期,渣甸洋行就在今日自鹅颈桥至铜锣湾一带投得了大批地皮。当年这一带全是他们的势力範围,称为“东角”,俗称“下环”,以区别於当时最早开发的地区中环、上环、西环,而合称为“四环”。

  那裏本来有一座土山,由於周围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渣甸洋行於是筑起了许多职员宿舍,这座山亦称为“渣甸山”。其实,早在渣甸洋行未迁来以前,这一带原本是直伸入海的山岗,古名飞鹅岭,附近的摩理臣山(位置在今日的摩理臣山道,摩理臣是昔日在这裏办学校和传教的神父),就是飞鹅岭的支脉。大抵是因为这裏的地形似鹅,所以附近许多地方都以鹅为名。未曾开闢以前的渣甸山,就像一个鹅头,故名鹅头岗。今日沿着坚拿道出海的暗渠,以前是流水淙淙、景致迷人的鹅颈涌。此外,还有一座鹅尾峰,其位置在早年峡道防痨医院一带。

  渣甸山后来卖给了一位富翁,那时候,正是遊乐场新兴事业的年代。当时,西环先有了“太白楼”,北角有了“名园”,跑马地也有了“愉园”。利姓富商购得渣甸山后,也在山上开设了后来居上、规模最大的遊乐场,命名为“利园”。可是,利园遊乐场开了几年就停业了,而那座山却仍被人叫作“利园山”。

  利园歇业后,原有的房屋设备始终保持着,一部分改成学校,山上的袖海堂、草亭茅舍和那棵著名的大榕树,仍吸引了不少遊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这裏亦曾是多家影片公司青睐的外景场地。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利园山由於要改建为商业和住宅楼宇,这才移山倒树,沧海桑田,化丘壑为康衢,成了今日的光景。据说,当年点缀园景的一座巨型观音塑像,在一夜之间成了“无头观音”,曾使本港的报纸热闹了好些天。

  还值得一说的,是昔日利园山的地标─利舞台戏院。一九二○年代,利氏家族购入利园山地皮,当时香港的粤剧表演场地主要在西环一带,利家为方便欣赏粤剧,便把利园山部分土地建成利舞台,利舞台戏院在一九二五年落成,并由当年的“电影皇后”胡蝶剪䌽揭幕。首场粤剧,由马师曾、陈非侬领衔的“大罗天”剧团演出,观众闻风而至,哄动利园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