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客居人语\故乡美地名\姚 船

2019-12-16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南生公司”见证汕头百年商埠繁华\资料图片

  月前,收到故乡旧同学快递寄来的一本书。厚厚的一册,硬皮包装,封面设计樸拙沉稳,颇有返古寻幽之意。书名七个银色大字:《寻找汕头美地名》,醒目大气,撩人心弦。

  汕头是我的故乡。我在那裏出生,也曾在这个温暖的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自诩对她十分了解,正如儿女对母亲的容颜非常熟悉一样。在加拿大,我有一些朋友,虽然都是来自潮汕地区的潮州人,但他们很小就离家到其他地方去,有的还远到东南亚。他们戏称我是“老汕头”,我有点沾沾自喜。想不到一翻开这本《寻找汕头美地名》,竟然认识不多,有的也只识名称,不知其内涵,有的全然陌生。

  正如书中“后记”中所说,“地名,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不仅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的特殊产物,地名的含义、由来和沿革,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替代古旧建筑,那些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地名,那些地名背后的掌故,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会渐渐湮没,被人遗忘。所以,有关部门发起“寻找汕头美地名──讲讲你身边的地名故事”征文活动,并把有代表性文章辑录成这本书,不单对当地,而且对生活在海外的广大潮人,让他们更好地认识故土,都很有裨益。

  浏览书页,有几个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如见证百年商埠繁华的小公园亭和毗邻的“南生公司”(后为“百货大楼”),风景如画的壆石风景区等。其中有一章题为《新华电影院:汕头埠地标》,看着上面的电影院外景照片,我尤感亲切感慨。当年我正是住在电影院对面一条小巷,日夜相视。这座一九五○年建成的仿俄式建筑,门面十分开阔气派。“新华”两个立体大字悬在屋顶,中间还矗立着一座铁塔,夜晚塔尖上红星闪烁,加上售票大厅灯火辉煌,那景象,深印在多少汕头人脑海中。

  记得那天离开故土时,一辆中巴正是停在新华电影院旁边,载着我们和送别的亲友到飞机场的。也许,那绵延万里的乡愁,正是那一刻从这裏开始的。可惜二十年后,当我短暂回到汕头的时候,新华电影院连同我曾经住过的地方,成片区域拆迁重建,变成了成排的新楼房。如今看着老照片,那情那景,直在心头缭绕。

  回想起来,汕头市内不少地名,我都熟悉,可是其中背后的故事,却知之甚少。比如位於民权路的“大埔会馆”,以前走过时,只觉得它是一座比民居大、有点洋式的钢筋水泥大楼,却不曾想过它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后,革命军南下广东,九月下旬解放汕头市。周恩来、贺龙等亲自在“大埔会馆”设立了起义军总指挥部。虽然后来寡不敌众,起义军撤出,但它却见证了“潮汕七日红”的光辉时刻。

  历史会发黄,甚至被尘封。不过,只要抹去尘埃,认真翻阅和努力寻找,我们同样会发现它的价值,受到启迪。在《寻找汕头美地名》这本书中,确实让我感知到许多原来不知道的地方,有的也许曾经走过,只是那时相见不相识。譬如别有村(街名)、三让路、立志堂、金银岛……,不单名字有趣,其名称来历都有一段“古”。

  当然,美地名并非单指名称别致,而是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意义。它们具体形象嵌印在一方水土的人们心中,一幅幅画图,一段段情怀。

  故乡的美地名啊,让遊子记住乡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