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廿四节气\趣说冬至\刘世河

2019-12-18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冬至各地的吃食不同\资料图片

  “黄鐘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在诸多写冬至的诗词中,我尤其喜欢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这首。朱淑真的诗词素以“笔调明快、文辞清婉”著称,同时也不乏诸如:“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样的“娇憨”之词。而这首《冬至》却是她少数写得很有情志的一首。“黄鐘应律”,是说冬至应时而至,然后在“阴伏阳升”的能量消长下,呈现“葵影移、梅花开”的节气盛景,而且她还从岸旁的柳枝上,窥到了早春的倩影,更给这个原本数九寒天的始日注入了几丝温婉的暖意。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无独有偶,元代尹志平的这首《江城子》不但道出了冬至的自然规律、时令玄机,更阐明了独属这个节气的深意和本旨。

  朱淑真的“葵影移、梅花开”也好,尹志平的“暗藏萌、化龙升”也罢,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我想与他们字裏行间所隐喻着的这种勃勃向上的生机不无关係。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阴伏阳升,淑气回转,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乃大吉之日。因此在古代,冬至不但是节气,更是一个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汉代就以冬至为“冬节”,官府不但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还要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曾有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就是朝廷上下要放假三天,君不听政,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其热闹程度不亚於过年。

  既是节日,自然少不了一些习俗来烘托气氛,且基本上又都和“吃”字密切相关。说起冬至日的主食,概而言之就是“北方吃饺子、南方煮汤圆”。北方吃饺子一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再就是民间素有“吃了冬至饺,耳朵冻不掉”的说法。南方的汤圆则寓意在这个“大如年”的节日裏,全家团团圆圆,祥和圆满。而唯独苏州人吃的却是馄饨。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便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之所以要吃馄饨,就是寓意吃掉这个“混沌世界”,还世间一分清明。

  除了馄饨,还有一道美食更惹人垂涎,那就是“吃酱方”。所谓“方”即:方肉、大肉也。其实就是上好的五花肉,经醃、煮、焖、蒸而成,滑而不腻,入口即化,且余香缭绕。如此佳肴当前,又岂能不小酌几杯?这时,冬酿酒就该上场了,此酒以小麦为麯,小雪后下缸,由糯米加桂花酿造而成,故也叫桂花冬酿酒。斟入酒杯后,呈金黄色,并有细碎的桂花瓣上下漂浮,甚是养眼。

  这冬至并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而是冬天到了极致的意思。试想,冬至之日,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着酱方,品着冬酿酒,最后再来碗馄饨,简直游哉美哉,的确是“极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