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弄云踏浪\李 梦

2019-12-19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刘庆和画作《抚云》\主办方供图

  上周末去中环H Queen's看展览,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见到中国艺术家刘庆和的个展“踏浪”。对於当代水墨素有兴趣,今次遇见展厅中十九幅纸本水墨画作,题材广泛,既有家庭生活温馨图景,也不乏自娱自乐乡间生活,以及想像与梦中奇幻景象,虽多变,却不离题旨。“踏浪”不止弄水之乐,更是悠遊心境的直陈。

  水墨,是中国传统的书画媒介;在其介入当代时,无可避免将与当代世情与西方现当代艺术产生关联。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香港的“新水墨运动”曾颇为兴盛过一段时日。在吕寿琨引领下,当时一些接触并研究西方抽象艺术的画家如王无邪和周绿云等人,以东方传统笔墨意蕴描摹抽象图景,承袭中国传统的同时,从欧美抽象表现主义和普普艺术等时兴艺术流派中汲取灵感。这构成当代水墨的其中一个面向。

  若说吕寿琨与周绿云的创作,强调以欧美现当代艺术方法改变传统水墨的构图与用色,刘庆和等画家的作品,则更关注画中题材与当下世相及人事的关联:在“踏浪”展览现场,我们不容易见到传统水墨画中惯用的场景(如观瀑、听琴、山间行等),构图也不再沿循过往平远或深远等格局,而大多是从当下日常生活中走出来的,更贴地、更亲切,有一种热腾腾的俗世之感。

  虽然出生在中国北方,在北京生活工作近四十年,刘庆和画中并不常见阳刚生猛的场景,反倒常常是轻柔温婉,内敛宁和,予人不事声张、欲言又止之感。有些画家创作时,更强调画者与观者的直接对话,甚至有意透过夸张跌宕、富有戏剧化的笔触,刺激观看经验。但刘庆和的作品,似乎不太愿意摆出那般“语不惊人不休”的架势──他总是抽离的,是飘忽游移的,情绪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让人琢磨不定。尤其是画中“水”这一意象的频繁使用,让画面看上去湿润、朦胧,更为构图与画中意绪添多神秘与微妙。人,或涉水,或在岸边,或在桥上望水,位置不同,姿态与情绪不同,与水的关係亦不同,其多变的样态,亦是人与周遭社会环境的映照。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肥水》一画。画中只有一人、一櫈、一片水。略胖的老者,坐在河边,背对观者,望水面茫茫,不问远近东西。画名中的“肥”字,既形容画中人的心宽体胖,也形容水的从容安閒,一语双关,也是画者对於劳碌世人的善意提醒。

  刘庆和画水,也画梦。在展厅穿行,彷彿误入“大人国”中。画中男女与小孩的体型大多被不合比例地放大,显得周遭山水楼宇均小,生出一种漫画般的谐趣自在观感。尤其是《抚云》一作,一男一女立於屋顶上、烟囱旁,人与烟囱俱高大,云彩在男女身旁漂遊,触手可及。类似“弄云”这般悠閒惬意图景,每每是世间平凡你我梦与想像的依讬,也让我想起当代作曲家林海曾写过一首琵琶曲,正正取名《弄云》,琵琶的碎音与绵延的弦乐合奏互为映衬,轻盈脱俗,生动灵巧。当我们观看刘庆和这一系列人物水墨画的时候,眼前所见虽是日常之景,心中所想却宛若画中屋顶上抚云玩乐的人们一样,别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游离之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