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闲旅人\攀越冰封的3D剧场构思\陈剑梅

2019-12-24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久久不能忘记今年香港艺术节上看过的《攀越冰封》(Touching the Void),其主创团队由多个机构组成,包括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Bristol Old Vic)、伦敦燃料剧团(A Fuel)、爱丁堡皇家兰心剧院(Theatre Edinburgh)等。导演是汤莫里斯(Tom Morris),也是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的艺术总监。戏剧以乔.辛普森(Joe Simpson)的真人真事改编,就是一个比死更难受的攀冰遇险经历。乔.辛普森早已经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而且拍成纪录片。

  此作製作认真,分别请来实验心理学家及专门研究人类在极端环境的心理及生理反应的大学教授一起参与创作。他们分别来自英国普茨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及伦敦玛丽皇后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为什麼要科学家及学者参与创作呢?究竟山难对於故事主人翁做成怎麼样的生理影响呢?主要演员和剧组是不是必须要事先了解呢?究竟一个人在极端环境下面对危难时,到底根据什麼作出道德判断和决定呢?他们的潜意识会怎样影响行为呢?他们的自主意识又会怎样主宰自己的行动呢?这些问题主创团队主动解决了,并且要求演员一起参与研究。

  这是三十年前发生在修拉格兰德山(Siula Grande)上的亡命之旅。这是一个绝地求生的惊险故事,亦是一个死而复生的故事。两个攀冰专家相约一起去挑战六千三百五十七米高的修拉格兰德山,他们两三天内已经完成任务,可惜在回程的时候发生意外,男主角在冰崖上失足断了脚,朋友努力营救未果,自己体力不支,最后为保性命割断缠着两人的安全索自行离开,只剩下男主角一人及断了的绳,堕得更深,伤得更重。男主角面对九死一生的绝境,流落在一个不见天日的冰隙中,没有足够的粮食和水,在极端严寒的环境之下他进入意识模糊的状态。

  乔.辛普森死而复生之后忆述自己在绝地求生时,不时听到一把声音,一直引导着他寻找出路,鼓励着他坚持下去。结果导演利用这一个环节,把主角的姐姐代入这个声音的角色。  

  我最是欣赏这个独幕剧场的3D剧场构思,冰山是多边形的立体金属支架,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其山势和棱角。支架边缘上繫着不同形状的纸片,在风中飘扬,象征风急下冰雪的凌厉。戏剧主人公还可以穿梭於支架之中,他们或是躺卧在雪穴中,又可以倒挂;或是向上游,也可以下坠,超越一般剧场的场面调度。戏剧主人公在支架中穿梭,造就了一如电影高空俯摄(top shot)的效果,不时给予观众3D的想像空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