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香江忆记\车仔麵变身\过来人

2019-12-25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几年,不论在大小商场还是街市摊档,都不难找到车仔麵的踪影,甚至衍生出“车仔饭”,虽然要面对昂贵的租金和人工,但这些“独沽一味”的店舖大多数能够维持,甚至在竞争中冒出名堂,成为车仔麵的新星。

  虽然不少人都是车仔麵的常客,但若问他们车仔麵的由来,相信没有几人能够清楚回答。的确,车仔麵可谓香港的独有食品之一,它的出现,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香港人的生活水平大都处於低水平,求得一日两餐温饱已经於愿足矣。因此廉价的食品就应运而生,小贩有见及此,於是利用木头车改装成为可以烹煮麵食的流动摊档,以平价向普罗大众售卖可以自由选择配料的麵食,这种廉价由具灵活性的麵食,很快就深受市民的喜爱,令参与售卖的小贩越来越多。

  回想当年的车仔麵,无论从售价到配料都与今天的车仔麵有天壤之别,首先就麵的种类而言,当年为了迁就市民的消费水平,大多只有粗麵、幼麵和米粉三种选择,至於配料方面,常见的有鱼蛋、猪皮、牛腩、鸡翼尖、猪红、牛肚、猪肚、猪肠和萝蔔、韭菜、生菜等,但到了今天,已经加入不少新一代的食材,例如不同类型的肉丸(如龙虾丸、包心丸)、日式食品(如蟹柳)、猪手、腐皮卷,甚至鲜牛肉、鲜鸡肉、脆肉鲩、鲜蠔和带子肉等,使车仔麵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当然,售价不可同日而语了。昔日,一碗足以饱肚的车仔麵只需两三毫子就搞掂,但今日购买一碗普通材料的车仔麵,动辄要三四十元,如果选择多种配料,随时六七十元也说不定,完全算不上是一种廉价食品。

  随着近年内地来港定居和旅遊的人士趋增,车仔麵也吹起一股“麻辣风”,不少车仔麵经营者都加入了麻辣元素,以迎合更多不同口味,同时亦藉此扩阔顾客的範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