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冬之旅\李 梦

2019-12-26 04:23:55大公报 作者:李梦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印象派画家西斯莱作品《雪中农庄》 作者供图

  倏忽冬至。周末闲时,重温与冬有关的乐音,有的刚劲沧桑,有的萧索,各有滋味。

  先谈谈韦瓦第小提琴协奏曲《冬》。即便是不熟悉古典音乐的听众,也不会不知道这位知名意大利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这四首作品原本是第八小提琴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实验》的前四首,后从原作中被抽取,再名为“四季”。尽管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在浪漫主义年代才达至全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如韦瓦第和雷贝尔等人,已时常为旋律标示题目,并将非音乐的因素如文学、自然以及绘画等,引入曲目创作中,可谓标题音乐先驱。

  顾名思义,《四季》意在描摹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春是盎然、生机勃勃;夏是丰盈饱满;秋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冬虽凛冽,却不见萧条哀愁,而是温煦,是内观与自省,并企盼春回。韦瓦第写作此曲时,正逢事业前景一片向好,深获罗马教皇推重,得到大量作品委约。或许因为人生如意,这位以风格华美著称的意大利作曲家即便在描摹冬景的时候,也不愿掺杂落寞哀伤情绪。《冬》曲谱后附上的那首十四行诗,其中有一句“坐在火炉旁度过安静而美好的时光”,极为贴合此曲特别是其中温暖慢板乐章的意蕴。不论对于作曲或听曲的人们,冬并不是终点,而是春的前奏。

  与韦瓦第的冬日暖阳与安宁炉火相对,舒伯特的联篇歌曲集《冬之旅》(Winterreise)显然低沉落寞得多。如果说韦瓦第的《冬》是仰头向前看的,《冬之旅》则是低首,是频频回望,以及看不清前路的徘徊。创作二十四首声乐套曲《冬之旅》时,舒伯特病重,曲中旋律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作曲家彼时彼处沉重心境。开篇的《晚安》配有歌词,词中的那句“来时我孤独一人,去时亦孑然一身”开宗明义,为全曲奠定孤独基调:韦瓦第的冬有跳跃炉火相伴,是“欢快玩耍”的;舒伯特的冬却从来是一人独对,即便在第十一首《春之梦》中闪现片刻欢愉,欢愉却极短,且仅在梦中,与现世冰冷相对,愈觉悲凉。

  因为舒伯特一生写下六百多首艺术歌曲,部分乐迷或许对于这位奥地利作曲家有些“误读”,误以为他只是擅长写作“小”而“轻巧”的作品,立意多甜美,欠缺深度。其实不然。愈到生命后期,舒伯特的作品愈表现出宏大、深沉甚至神秘的特质。这部时长七十多分钟的《冬之旅》,还有他最后几首钢琴奏鸣曲,均是例证。

  舒伯特晚期作品风格之所以与其早期与中期作品迥然不同,大半要归因于作曲家对于生命尤其是死亡的思索。自从一八二二年,年仅二十五岁的作曲家患上不治之症后,疾病与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生命之中,体现在作品里,便是苦乐交缠,是复杂、是神秘与暧昧,以及希望陡然滑落至绝望的鲜明对照。经历了数年的悲伤与焦虑之后,舒伯特在生命最后阶段创作的作品反而不是极致悲苦的,自有一种面对逝去与终结的坦然与释然。诚如《冬之旅》中,孤独旅人踽踽前行,反覆思索、咀嚼哀伤,并终于坦然步入谜境一般的远方……

  《冬之旅》最后一首歌曲,取名《手摇琴师》,旋律简白,渐行渐远。独行琴师并非远走不见,或可能前往另一世界中继续吟唱。从这点看,《冬之旅》与韦瓦第的《冬》相向而行,终在对于生命奥义的思索处,找见交集。死与生,冬与春,从来相伴相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