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思/小故事裏的道理/江河水

2020-01-09 04:24: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魏晋南北朝时代,刘义庆与门人编撰了《世说新语》,书写的是东汉到东晋期间的名人轶事,除了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之外,更留给世人对世事的思考。

  日前看到其中一篇,题为《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如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在大雪之夜一觉醒来,看到四下白茫茫的一片,喝了点酒之后,起来边徘徊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句,突然间想起好友戴安道,便乘着夜色坐小艇前往戴安道居住的所在,但晨早抵达戴安道的门前,没有敲门进去,就乘坐小舟折返了。有人问他既然都到了朋友家门前面了,为何返回?他回答说,他是乘兴而前往,到了门前便感觉兴尽了,何须见面?

  这是收录在《世说新语》的“任诞”篇裏的小故事,所谓任诞,应该是指行为任性而且怪诞。王子猷率性而为的行径,确实有点怪异,因为一心想访友,而且是在雪夜乘舟而往,怎麼到了门前而不见面?

  其实想想,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偶而也会发生吗?比如和几个朋友把酒言欢时,不是有人突然离座而去吗?也就是说,离座而去的人,是乘兴而来,但喝到中途便觉兴尽,所以就一声不哼地离席而去了。我们去遊山玩水的时候,有时不是也会觉得不一定非要到达前往的目的地,只要欣赏过途中的美景就已觉心满意足了,就已尽兴了,折返又何妨?

  王子猷的父亲是王羲之,他的性格之所以透着任性和行为的怪诞,是否有着父亲的遗传?比如王羲之为了他喜爱的鹅,曾经到访一个农村人家,那农村妇人以为他喜欢吃鹅,结果到达时把鹅烹调成美食,让他乘兴而至,败兴而返。但为了得到一间道观养的鹅,道士提出要他抄写《道德经》来换取,他答应了,抄写完毕,牵鹅而回,名副其实是乘兴而至,兴尽而返。

  乡村地区,不是有很多鹅吗?为何特别锺情於村妇养的和道观养的?这应该也是性格上的荒诞之处吧?

  《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小故事,显示的道理,应该是写出人生的荒谬,一如现代文学和戏剧裏常常出现不合逻辑的行为,才会令故事和剧情得以发展,如果事事都合乎情理的逻辑,精彩的故事在文学和戏剧裏就不会出现了。特别是看英国人拍的连续剧,情节几乎都有超乎常理之处,但却能反映人性的阴暗和光明面貌。或许,人类如果没有一时衝动的荒谬行为,世间感人的故事作品,就少了很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