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东西走廊/留学美国生存“宝典”/海 龙

2020-01-21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这二十年,很多家长全力把子女送往国外求学。可是,近年亦常有留学生进入美国名校无法适应毕不了业、或在第一年就选择退学或转学的报道。即使“存活”下来的,有的也毕不了业,最后留学梦不了了之。

  美国高校向来主张“宽进严出”,而精英大学更是“严进严出”。据统计,美国一般大学四年学生不能毕业率竟达百分之二十或更高。即使常春藤盟校每年也有不少於百分之五的学生毕不了业。这样加起来,每年,毕不了业的学生也不止几千人了。考虑到能被这些顶级高校录取已几乎是全世界的尖子生和精英,这个数字足够让人深思。

  其实,毕不了业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优秀,有可能是“技术性”问题或学生不了解美国高校、不懂“行规”所致。学习既然是一种方法,它就会有技巧或曰秘笈。有锁,就一定有钥匙。

  留学生远离家乡到新的国度,自然有很多短板。除了语言和文化,还有学习习惯的接轨等问题。即使土生土长美国人进入大学也等於到了一个新大陆,一头雾水、全然不知所措者大有人在。所以美国一些资深教授和学生顾问会有一些高招点拨。之前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丹纳.约翰逊教授的《借问,会不会考这个?》(《Will This Be on the Test? 》)一书成了解谜之钥。

  此书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在大学如何生存而写,但对各年级学生皆会有启发。约翰逊教授指出,其实大学也是个“江湖”,熟悉规则的人很容易如鱼得水,但懵懂生涩又没有眼色者会一误再误。这些,过来人当然都熟若罔闻、但身在此山中的大学“新鲜人”却百思不解甚或迷惘四年。

  笔者觉得,约翰逊著作最深刻的一点就是点醒了“大学不是高中的延伸”这一真理。它不管对外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眼下,大学是个超高额的投资,一般花费至少十几至几十万美元;不事先盘算好目标和计劃、不做到胸有成竹会是一个轻率的投资和冒险旅程。所以,这本书是给大学新鲜人提供的樸实可行的成功“宝典”。

  既然上大学、学习是一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那麼它有没有捷径?当然有。约翰逊教授支招总结了六大捷径。

  第一,紧盯上课,决不缺席。大一新生往往以为考上了大学(特别是名校)就有了保险箱可以缓一口气,容易养成翘课习惯。其实大学教授课程往往每年都加新内容,课堂讲授内容往往必考。翘课错失的时间其后数倍阅读都补不起来,这样会得不偿失、事倍功半;而且更可惜的是失去了很多课堂互动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第二,上课莫玩手机。与上面同理。这除了影响自己学习还会干扰同学,教授更会视此举为粗鲁无礼。

  第三,完成课外作业练习,谨防掉队。美国高校视学生若成年人不再紧盯其学业。但大多高中生很难“一夜成人”。教授不紧盯他们则乐得拖拉,往往到最后期末时方后悔为时已晚。这裏有个简单公式:以一个课时单位计算,一般最好课前预习一小时、课后複习一小时方能巩固。这样一般大学生十五个学分每周至少应该学习四十五个小时方能无虞课业。

  第四,珍惜教师办公室时间。美国高校一线教师每周有几次办公室时间跟学生答疑解惑或了解课程。美国学生非常善用机会跟老师互动并建立良好关係。

  第五,养成与同学互动的好习惯。大学同学是一个人的资源。上大学时可以同患难、同学习互相帮助,毕业后更是宝贵人脉可以受益终生。

  第六,尽快入轨,改掉高中习惯。常人以为高中生仍然是孩子,事事家长提醒、容易养成依赖习惯。而进入大学,远离父母甚至祖籍国;美国法律规定十八岁后甚至家长也不能查看学生成绩。失去督导大学新生若再不严格管理自己,很容易失控脱轨。所以,建立好的做人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这个人生新的起跑线上,谁适应早、谁转轨快,谁就成功。

  根据笔者在美国高校教书二十多年经验,上面的建议甚为实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