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年味从未走远\刘世河

2020-01-29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远离故乡久,近年情更浓,儘管已有十几年未曾回故乡过年了,但每到这个时节,心底的那份思念便会油然而生。

  无论是身在家中,还是客居他乡,抑或假日坚守在岗位上,此时此刻很多人的脑海裏可能都是自己童年时代的春节──崭新的衣裳,黏牙的糖瓜,大块的炖肉,甜甜的年糕,喜庆的春联,当然,更少不了“噼裏啪啦”的鞭炮声。现如今由於“禁放”令的出台,很多城市已经不能在“爆竹声中一岁除”了。为此有人可能会生出些许遗憾与感伤来,总觉得燃放爆竹和烟花,是传统文化习俗,是春节的一大符号,没了烟花爆竹就少了年味。

  禁放或限放烟花爆竹,就少了年味儿?就是对传统习俗文化的衝击?其实非也。年俗文化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发展,年俗文化也得有所改变。有些元素退出或淡化,有些元素参与进来,是很正常的。眼下,春节及其风俗虽已渐渐质变成一种文化,然而,我们却并没有真正从文化的高度来享受它,更尚未能够创造出被大众普遍认可的更有魅力的新习俗来,所以才会发出“现在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

  年味并不只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我有一同事就常常感慨:过去没钱,年味倒是很浓,如今钱多了,年味却变淡了。我对他说,其实年味的浓淡和物质条件并没有什麼太大的关係,旧时农曆年底要结清一年的帐目,欠租借债的穷人把这一段时间看成是难以度过的关口,所以也把年底叫作年关。但在我们老家有一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只要你年三十贴上春联后,要帐的就不能再上门了,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年”最起码的尊重。可见“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当今人们过年不愁没钱花了,有人却开始互相攀比。而这一比,就把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拉远了,心远了,年味似乎也就淡了。

  还有人说,如今年味变淡,手机也难脱干係。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不是忙着拍照发朋友圈,就是忙着低头刷屏,那不是手机的错。这年味哪也没去,只是时代的发展让它悄悄改变了旧模样。

  车站上不再有排队购票的“长龙”,那是网上购票的多了;火车上不再那麼拥挤,那是因为高铁多了,自驾回家过年的人多了;烟花爆竹放的少了,那是因为人们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增强了。年味只是悄无声息地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而年的情结就像一棵树早已深深扎根在我们心裏,从未变淡,更从未走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