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若集/对岸共和国与特拉凯古堡/姗 而

2020-02-04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特拉凯古堡伫立在绿湖之央/作者供图

  立陶宛共和国的国名是:Republic of Lithuania。在她的首都维尔纽斯,还有另一个“Republic”,她与旧城区以维尔尼亚河相隔,地处山坡地,自称为“对岸共和国”。

  十六世纪的文字记载称,这儿原是一片古老的葡萄园。时光荏苒,后因疏於建设、贫穷、杂乱,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批来自各国的自由职业者、艺术家到此群居,久而久之成了另一隅世界,自立“对岸共和国”。经过多年经营,这裏竖起了守护神雕像,定立了自己的“国歌”,选出了自己的“总统”、“主教”,甚至还立了“宪法”。它也因此声名大噪,成为了维尔纽斯最有吸引力的地头,是不少遊客遊览的一景。

  “对岸共和国”河对岸的圣母东正教堂也是维尔纽斯的著名景点。我们去时正逢婚礼,四十多岁的神甫正为新人祝福。他把食指放到嘴边,制止旁人发出轻微声息,用温柔的眼神去注视年轻人的亲吻。他的脸上露着真诚的喜悦,彷彿享受新婚甜蜜的是他自己。然而东正教的神甫是不近女色、终身不娶的。

  教堂后面便是维尔尼亚河,鏽旧的铁桥上拴着数不清的锁头。情侣们用传统形式锁住爱的祝愿,祈求得到保佑。跨过桥便是“对岸共和国”。在桥头看去,河岸是一面石墙,挂着放大的长段电影胶卷。桥旁有个石龛,藏着半人高的铜雕,那是一座姿态撩人的美人鱼,出自一位名家。许多人正是被她魅惑而来定居的。

  踏进“对岸共和国”街道,便见到墙上嵌着一片片一人多高的铜板,用十九种文字刻着对岸共和国的“宪法”。最末一块是中文繁体字(推测立“宪”者中有使用繁体字的华人),共四十一条。若干条一本正经刻下的宪法规条,读来却有点无厘头:第九条,每个人都有无所事事的权利;第十条,每个人都有爱和照顾猫的权利;第十一条,每个人都有权照顾狗隻直到其中一方死去;第十二条,每隻狗有权去做狗;第十三条,每隻猫没有义务要爱牠的主人……莫非这就是追求极度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文书风格?

  “对岸共和国”的房子大都老旧残破,有的房子只支在颓垣败瓦上。但窗台上放置的小玩意儿、院子裏的花儿、晾晒的五颜六色衣物,都告知这裏的人家生活得有滋有味。在一个破落的院子我们见到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用蹩脚的英语加上肢体语言告诉我们,他是俄罗斯人,是一名艺术家,从年轻时就住在这裏。他说作品过去卖得便宜,现在价格高了三倍。他一瘸一拐地领我们去看他的作品:随意堆在角落的掉色绘画、缺口陶器、掉漆茶壶,还有一个看来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利用高高低低的残墙断壁置放的几部手机和收音机……物件和背景结合在一起,为展示岁月嬗变。我很难认为这作品“美”,但老人能说出很艰深的一番话。

  这院子有一座二层高的残楼,门窗都朽烂了,有的窗位只是一个残洞,就只是一个荒废院落。老人独自在这个院子生活了几乎一辈子,外人眼中不免淒凉,但他的乐趣是我们不理解的,一如那些宪法规条,我们永不可能理解那些条文背后的故事和用意。

  立陶宛也有我们看得明白的一面,那就是她引以为傲的特拉凯(Trakai)古堡。

  古堡是欧洲各国常见到的中世纪风景,它们造型独特,防禦性强,多在崇山峻岭间,利用山壁山洞修筑。这显示出封建社会曾经的封疆佔地、闭塞自保的特点。古堡内裏构造都大同小异,以幽径串通各区间,可生活可防守。今天的古堡大多已改建成展示当年生活形态、用品的展览馆。

  特拉凯古堡孑然而立。她没有常见的古堡那麼高冷神秘,拒人千里,反有些亲切温柔。她以红色之身伫立在绿湖之央,这就自带艳媚可爱,更像是童话世界裏活泼好客的小姑娘。这座中世纪的建筑有几个尖顶圆身的塔堡,也带有那个时代的防人之心。城门有一座沉重的铁吊桥,下面是深渊沟壑。古堡有着环水的天然屏障,即使敌方乘船逼近,甚至兵临城下,只要粮草充足,拉起吊桥,坐镇特拉凯古堡就可笑看敌军的狼狈及溃败。

  去时正逢节庆,人们互相握手,贴脸问好;穿着多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小摊出售各款民族小吃和工艺品;许多家庭拖家带口出遊;更有一对对情侣来此拍拖;湖上一条条小船在扬帆轻蕩……眼前天蓝水绿,春光明媚,安详温馨。不论国家曾经如何战乱巨变,人民对和谐安定的渴求从这种喜庆中表现得充分淋漓。

  亚洲遊客少,中国人更少。在餐厅吃饭时,我们意外地见到了一位内地有名的企业家,他显然正和人谈生意,见到我们他和夥伴马上就离开了。在回程上,我们便据此编了故事自娱自嗨。

  旅行中常会遇到些永不可预料的人与事,这也是它令人痴迷的原因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