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茅
画船载酒人何处
图:香港仔珍宝海鲜舫曾是不少电影的取景地\资料图片
香港仔珍宝海鲜舫停业,第一个反应的竟是我的孙儿:“咁靓嘅地方,点解结束?”他小学直升初中那年寒假,家人奖励他,带他到珍宝海鲜舫进午餐,这是他第一次到这艘海上“皇宫”。
孙儿被香港仔渔港景色所吸引,一家人先由大马路岸边的码头準备下船,珍宝接客的“电船仔”来了,随众上船,驶往画舫,穿过水道,孙儿目不转睛看着停泊的渔船及住家艇,住家艇有晒鱿鱼的,晒鹹鱼的,晒鱼网的,黄狗在艇尾的花盆边晒太阳,他还看到艇家的孩子身上繫着绳子,问为什麼。当他知道这是为了防止孩子堕海后,对渔民生活及渔港环境感到新奇。我想,第一次光顾珍宝的遊人,甚或本地市民同样新奇,这正是大众喜欢画舫的原因之一。
仍记得那天是年初七人日,画舫客满,我们拿到的筹在七八十人后面,借空隙携同孙儿上下三层看看。画舫外貌宫廷式建筑,厅廊雕樑画栋,孙儿对“皇帝椅”颇感兴趣,便去拍照,只见前面早有许多小孩轮着坐“皇帝椅”。珍宝有两物令我印象最深,一是“皇帝椅”,工匠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足见工艺精巧,雕工细緻。自由行尚未开放的年代,欧美及日本遊客慕名而来,初见一座“皇宫”坐落海中,不绝拍照,登船的节目,嗜“美食天堂”的香港鲜,不忘坐在“皇帝椅”拍照留念。因人多孙儿本想退却,听了这些话不厌其烦排队等候拍照,如今存在相簿上,难以忘怀。
第二物是二楼壁画《衣锦荣归图》,我以为是镇舫之宝,不少遊客忽略赏画,说来也是损失,因此特别介绍给孙儿。《衣锦荣归图》是由意大利艺术家博宝亚以明朝名画《入跸图》作蓝本,用马赛克重新演绎,此壁画可观之处正是东西文化交融。
明代原作分两部分,《出京图》与《入跸图》,描绘明世宗皇帝谒陵的壮观场面,《出京图》由右至左,描绘明世宗由陆路出发的盛况。第二部分《入跸图》由左至右,描绘明世宗谒陵结束经水路回朝。珍宝海鲜舫的壁画採用了《入跸图》画面河上许多官船,中央是堂皇的圣船明世宗坐於其中。仪卫场面壮观,两岸桃红柳绿,郊野春色,羽林军傍两岸护卫而行,画中人物车马描绘精细。珍宝是一艘食舫,但整体设计的构思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以及自古以来文明的饮食文化。珍宝鼎盛年代,正是香港旅遊业兴起,每年许多欧美遊客到访,画舫是外国遊客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地标。港人熟悉的荷里活影星尤伯年纳、汤告鲁斯也慕名而至。珍宝海鲜舫在欧美颇有名声,成为不少电影取景地,如《生死恋》、《哥斯拉世纪必杀阵》,香港观众更忘不了周星驰的《食神》。
与众多港人一起成长的珍宝刹那间宣布停业,不少朋友不捨深感难过。事至如斯境地,心裏明白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是近因,去年中以来一些人造成的暴动,堵塞马路、火烧港铁、掟汽油弹、焚烧店舖银行,以暴力闯入酒楼驱赶正在品茗的茶客、对不同意见的途人进行私刑……暴力横行下,遊客不访,市民减少出街甚至不出街,唯恐遇上黑衣人捣乱不敢上酒楼餐厅,暴力黑点的舖关门,市民的婚宴、社团聚会的酒席被迫取消,珍宝海鲜舫又怎得独善其身?疫症可怕,却有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结束,而黑暴大有可能捲土重来。只能望止暴制乱成效,社会逐步恢复正常,作为香港品牌的画舫,方可重见她的亮丽,港人同心协力期待这一天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