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柏林漫言/口罩的文化差异/余 逾

2020-03-14 04:24: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未想到有一天我会在德国柏林满大街地找藥店,挨家问有没有口罩。然而,这是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之初,很多在柏林的华人都如此。

  我有个柏林群组,平日裏都是吃喝玩乐,群主跑遍了周边仓库去买防护服防护镜和口罩往国内寄。我私下打钱给他,最开始他不肯收,后来我劝他说收下这些钱,将物资邮寄升级成特快寄回去,他才勉强收下了。还有美容院老闆娘、饭店老闆也四面八方搜罗口罩以帮助我们支援疫情重灾区。捐款捐物的更是不计其数,想到这些还是觉得很暖心。

  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消息还没成为世界新闻头条时,柏林藥店的店员已经发现成批的华人来店裏买口罩,少则一包两包一盒两盒,多则十包二十包,最后藥店不得不限购。

  从农曆新年第一周开始,柏林的状况已是这样:只要是亚洲人模样的顾客走入藥店,便有店员上前主动问“是不是买口罩?我们已经没有口罩了。”走入邮局,工作人员也会问:“寄口罩?”我们一脸尴尬的同时也有点哭笑不得,暗自想,所有的同胞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便觉得不孤单了。

  即便是全城缺货,也有华人锲而不捨每天换着藥店去询问“有没有进货”“能不能预订”,直到答案变成“没有货,半个月内也无法接受预订”才死了心。而藥店店员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从最开始努力掩饰惊讶和不解,到多少有些不耐烦,最后变成略有些反感。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不理解为什麼需要买这麼多口罩,他们也无法想像病毒重灾区有多麼缺医疗资源,更不懂医疗资源的缺口是民众从万里之外寄回去。慢慢有华人学生意识到店员们态度的变化和其中的误解,开始有意无意地给他们耐心解释背后的缘由。之后我去藥店时,发现店员们的态度已不再冷淡,反而是充满了同情和无奈。口罩,真的是买不到了。

  另一个缘於文化差异的误会是,在欧洲,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以防把自己的病菌传染给他人;而在亚洲,戴口罩的大多是健康人,戴口罩的目的是防止别人的病菌传染到自己。所以当有些华人同胞戴口罩上地铁,难免会引来异样的目光,因为当地人都会认为这个戴口罩的人一定是生病了,然后必然会联想到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心中难免不安。

  很多华人与德国人沟通以后,明白了其中的误会,大家也明白了“异样目光”的缘由,很多华人便减少了戴口罩上街。与此同时,从国内探亲回来的华人也理解别人的担忧,都非常自觉地在家隔离。

  买口罩、戴口罩的差异,成为这次疫病的一个“媒介”,也让彼此互相理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