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柳絮纷飞/鹅颈桥下“打新冠”/小 冰

2020-03-25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果然不出我所料,铜锣湾鹅颈桥下“打小人”的生意,最近差不多都围绕“打瘟疫”。这是一种虚拟行为,是顾客对释怀或转运的盼望。当社会遭遇灾难,一些人以此祈求厄运化解,好运降临。

  惊蛰的传统意义,旨在大地回春,天气迅速转暖。惊蛰在香港传统中,还有“打小人”的习俗。如有人为某事感到不顺,小人缠身,便把“小人”的姓名生辰写在纸上,或以照片衣物及其他代替,将物品交给“职业打手”,由“打手”一边念叨一边行刑,发泄怨气,纾缓压力,最终平衡心理。

  “打手”多由上年纪的婆婆扮演,她们以鞋子或砖头为武器,使劲殴打纸张或物品,帮助顾客击退小人,打得“小人”退避三舍。如若顾客嫌“打手”打得不解气,还自己动手打个痛快。

  这种事情都在阴暗处进行,如山边、路旁、大桥下,说是这些地方杀气大,容易招神惹鬼,可以制服小人。此外不少庙宇也兼营打小人服务,在湾仔洪圣庙、上环广福义祠、半山的司徒拔道、各区庙宇,都有“打小人”服务。鹅颈桥下阴暗人多,是“打小人”的圣地,那裏一年四季都有人摆摊接生意,如逢惊蛰到来,生意暴增,顾客要排队。

  今年惊蛰期间,鹅颈桥下有十来个摊位,据说比平时略少,收费五十元一单,与往年持平。顾客中老中青少都有。“打手”们口诀声声,配合拍打,劈劈啪啪的场面热闹得很。

  今年最多的当然是打瘟疫。仪式中,“打手”的表情严肃而认真,口诀也与时俱进。有一个婆婆打的纸板上画着多个圆圈,圆圈边沿长满针芒似的线条,表示冠状病毒,非常形象。婆婆的咒词是“打你个新冠无地藏身,打你个病毒死光光,中国快啲好返,世界快啲好返”。

  打掉病毒,赶走小人。有个女人对婆婆说:“我想卸下担忧,求家人健康平安,求生活恢复正常。其实我知道,打完也不一定马上就有大的变化。”她说的倒是心裏话,质樸。

  香港是华人洋人杂居之地,老外多,离开鹅颈桥看见一个洋人,我突发奇想,“打小人”这玩意跟洋人有什麼关係呢?掏出手机上网一查,果然,有人都把那几句传统的口诀译成了英语,而且非常押韵,琅琅上口,风趣又传神。

  香港的“打小人”活动,还把内地朋友看得一惊一乍。前年马同学来港,他到处寻觅老香港,被“打小人”现象给镇住了。他很不解地问我:“如此发达的香港,怎麼有人幹这个名堂?”我回他:“这就是香港!老外也幹这事呢。还有海外华人和东南亚人专程来‘打小人’,甚至有文化人为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