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疫情能使我们更聪明吗/小 杳

2020-04-04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放工后沿海滨走路。路过中环码头,有人弹琴唱歌。远远听了一会儿,久违的安宁美好,恍然疫情之外,香港之外。一路夜风清爽,好想深呼吸,但始终没摘口罩。

  是日,香港新增确诊超六十例,创日增新高。气氛日益紧张。

  疫情期间,许多人的日子变得简单又複杂。社交简单了—办公楼、公寓+网络;生活简单了—一日三餐盒饭、早晚租车出行;化妆简单了—天天戴口罩,唇膏都不用抹;穿着简单了—少穿套装,便於消毒;沟通简单了—有事说事,不閒聊。

  心情却五味杂陈。工作+担心疫情之后的国际经济;想当探究病毒起源的福尔摩斯+四处搜罗防疫物资,每天数一遍口罩、洗/搓手液消毒湿巾,心裏才踏实;盯着本地病例数字+揪心各国疫情实况;惦记亲友平安+关注中美有关病毒称呼口水战。既为国家举国抗疫充满敬意,也为方方日记中武汉市民的状态牵肠挂肚;既愤慨外国政客搞污名化,也反感一些网民自我膨胀……即使看见了春天,谁又能忘却那些永远留在寒冷冬天的生命;即使曙光初见,但对於病毒的认知远未探明,岂敢欢呼?

  情绪也是千变万化:前一秒,怒髮衝冠;下一刻,感动涕流。泪点低了—为拚命救人的医护人员哭,为志愿者的义举善行哭……远在九寨沟的藏族朋友说,我一爷们,这两个月来差不多天天哭。而我,一遍遍看湖北病愈者长跪不起叩谢救命医生的画面,一次次泪流满面。槽点多了—从武汉风暴眼,到特朗普乌鸦嘴,到满世界号称自由至上漫不经心的人们……

  这是一场文化与人性的无声对视。强大的病毒面前,此处激发人心向善向好,彼处却难以击破傲慢与偏见;此处努力改变习惯约束自己,彼处“宁要自由不要口罩”;此处讲究滴水恩湧泉报,彼处崇尚丛林法则。病毒终会消散,可惜偏见不会。

  回过头看,面对一个未知兇险的病毒,起初认知或许要走一些弯路,处理过程会有犹豫、误判。眼下疫情蔓延狡猾莫测,执政者们左右为难处置失当的问题,并不鲜见。《华盛顿邮报》记者Emily Rauhala在推特上写:“这场危机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是,美国在多大程度上不能或不愿认同中国的痛苦。这裏发生的每一桩恐怖都首先发生在武汉,我们已经报道过了,很多人都不在乎。”黑格尔早就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相同的难题,谁能尊重事实和科学,及时吸取教训修正自己,谁就有可能首先走出困境。

  疫情或可促醒民智,让人不偏激,不盲从,不任性。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看到的仅仅是一部分事实,非真相全貌,万不可以己之见驳他人之见。民众看问题也易情绪化,情绪一来,要麼激动得不管不顾,不自由毋宁死,要麼怕得乱作一团。本该按常识和逻辑处理的事,掺合了情绪这东西,与治理的理性刚性碰撞,剪不断理还乱。惨痛现实,逼人成长。

  最近取消关注了两个公众号。因其挖苦由於疫情滞留国外的留学生,一副“你家有钱,有本事别回国啊”的口气。奇葩的是,这两个公众号还是学英语的。也新关注了几个初看靠谱的公众号。世事纷乱,只能尽力拼接不同视角,获得事物的大致全貌,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

  然后,持一份善意敦厚给所有努力的人,留一份理性冷静去探寻真理。理智之下,不吝惜感动和泪水。备足防疫用品,做好防护。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其他的,归自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