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咏诗思源/姚文冬

2020-05-28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古代诗人好遊历,留下不少与风景互美的诗篇,因而时下流行的“跟着唐诗去旅行”的方式,不失为一条捷径。

  许多唐诗不仅自身优美,也提高了山川、古刹、城市的知名度。李白《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使庐山瀑布名闻遐迩;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鐘声到客船”,使寒山寺成为名刹,人人嚮往。我就是因喜欢这首诗去的苏州。杭州“盛产”唐诗,被称为“诗都”,有一种说法,那些最好的诗词都用来吟咏杭州了,白堤、苏堤有多长,诗句就有多长(篇幅多、流传时间长)。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由黄鹤楼自然就会想到武汉。

  但有的诗句,虽蜚声古今,却很少能使人去想诗的源头。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在哪裏?人们并不关心,倒是把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牢记在心,常常用来断章取义,表达春去花落的惆怅情绪。去年去庐山,从仙人洞往回走,半路经过一地,名曰“花径”,许多遊人在此赏花拍照,一问才知,这便是当年白居易题写桃花之处。不经意就偶遇了千古流传的名诗发源地。只是大林寺早已不复存在。

  同样是在庐山,大林寺比之庐山瀑布,名气就小得多。儘管庐山的瀑布,也并非李白所写的那样壮观,而且庐山瀑布有很多条,李白写的是哪一条瀑布已不可考。但并不是说白居易的诗没有李白的好,反而我觉得,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可以被生活引用、引申。说实话,我去庐山,是奔着李白诗中的瀑布去的,不成想邂逅了白居易的“花径”,也算是个意外之喜吧。

  还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耳熟能详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常用来形容人的高洁品格,是人人喜爱的佳句。芙蓉楼虽因此诗名扬天下,但它只是诗人选择的一个地点,诗的主题与芙蓉楼关联不强,因而鲜有人知其在何处。那年去镇江,从法海的金山寺出来,步行不远,便到了芙蓉楼,还真就是当年的芙蓉楼。也因此,感觉芙蓉楼颇有点“寄人篱下”的意思,靠着金山寺的热度,被遊人顺便光顾了。需要说明的是,芙蓉楼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原址重建,但也比大林寺无迹可寻稍稍慰藉人心。

  提起山西的蒲州,可能会觉得陌生,但那首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却是家喻户晓。不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鹳雀楼便在蒲州。好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太深入人心了,乃至盖过了鹳雀楼的风头。鹳雀楼建於北周,毁於元初,当时还余有旧址,后来因黄河氾滥、不断变道,就连旧址也找不到了。现在的鹳雀楼,和芙蓉楼一样,也是当代重建的。

  唐诗裏出现过的名楼旧阁,大多为后人重建,包括黄鹤楼,还有南昌的滕王阁,九江的浔阳楼。为什麼要去重建呢?我想是,唐诗也需要有个盛放灵魂的地方。有诗无楼,岂非无源之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