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画中茶事/李梦

2020-05-28 04: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文征明画作《惠山茶会图》局部/故宫博物院图片

  今年五月二十一日是联合国首个“国际茶日”。全世界的产茶国及地区超过六十个,饮茶人口逾二十亿,而中国是产茶也是饮茶大国,与茶相关的历史绵延千载。诗人以茶入诗,画家也以茶入画。无论诗画,看似写茶,其实写的是与茶有关的生活品味与情趣。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文征明(一四七○至一五五九)画作《惠山茶会图》,正是明代画家以茶入画的经典之作。与今人品茶多在室内不同,古人饮茶常在户外露天处,环境清幽,最好有树有水有山,林泉淙淙,与茶的素雅意趣相合。《惠山茶会图》讲的是文征明与好友四五人在无锡惠州遊赏,行至半途停下小休,唤来童子煮茶,边品茶边赏景便交谈,单看画中情景,已觉饶富生趣。

  画幅正中有一茅亭,亭下有井,井边两友人围坐交谈,姿态与神情俱閒适。茅亭左侧是开阔地,童子正坐地煮茶;右侧古木深幽,友人正在林间小径踱步。文征明此作有趣在於看似写茶,实则想写一场雅会,写士人惺惺相惜,写人与周遭环境谐和若成一体。《惠山茶会图》并非精细工笔画作,画家用“小青绿”的写法,凸显画中秀雅、清丽的景致,人物衣饰与面部情态均以寥寥数笔画成,写意重於写形。如是清简又不流於寡淡的风格,用来描摹“茶会”场景,尤能见出“清逸”的气质,想来也是当年聚会时众人嚮往的生活状态。

  文人雅士的茶会讲求氛围,最好在山林之间,最好有清泉煮茶,而市井百姓没那麼多讲究。在北宋张择端(一○八五至一一四五)所绘名作《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中热闹街巷间,常见酒肆与茶坊,茶坊常有贩夫走卒路过时歇脚,饮茶解渴,望望窗外汴河上船行往来,忙裏偷閒找一点乐趣。城中茶肆不像郊外茶会那般讲究茶叶与茶具的质地,图的是方便快捷,几个铜钱换一碗茶,仰头一饮而尽,再与邻座客人閒聊或鬥嘴两句,恣意痛快不拘束。

  同是饮茶,情境不同,便有不同意趣。唐代知名画家阎立本(六○一至六七三)的《鬥茶图》中,也有民间饮茶的生动情态。画中六人,三人为一组,分立左右。左边三人正忙於煮茶,右边三人正对饮品评。在文征明画中閒适安宁的“共饮”,於阎立本此作中变得尤其激烈热闹。一个“鬥”字,突出画中戏剧性,也是抛开繁複茶礼以求乐趣的生动写照。

  古语有言:“宾主设礼,非茶不交。”日本茶道中的“一期一会”,更是借饮茶强调人情。茶会重情,友人聚会,共饮交谈甚欢,而有时独自饮茶,静观内心,未尝不是另一种乐趣。明代陈继儒在小品集《小窗幽记》中讲到“茅斋独坐茶频煮,七碗后,气爽神清”,说的便是独坐饮茶的快意与乐趣。

  画家兼散文家丰子恺(一八九八至一九七五)自称一生有四位良友,茶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不少画作均以茶入题,且不乏画中人独坐饮茶的场景。明朝园信有一首《天目山居》传世,后两句写的是“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丰子恺受此句启发,创作一幅同名画作,画中人於山间小亭閒坐,望眼前山景松林,品茶静思,独拥山景入怀,惹人欣羨。对於终日忙碌的城市人来说,如有此景,有此心境,苦茶独饮又如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