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又见春风属后生\李 梦

2020-06-04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当代诗人席慕蓉写过一首诗,名叫《一棵开花的树》,其中两句“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光影流丽,格外动人。草木开花,寓意希望,在明代画家沈周(一四二七至一五○九)的《杏花图轴》中,杏花不仅预示春色,也是画家与友人之间情谊的见证。

  现藏於故宫博物院的《杏花图轴》为设色纸本作品,初见已令人倾心。画幅并不算小,长约八十厘米,宽约三十四厘米,却满幅别无他物,只见数枝杏花。在年初至今为“紫禁城六百年”所写的系列专栏文章中,我已介绍过画家沈周与他的创作风格。这位一生隐居、不喜为官的布衣画家,交友甚广,得閒便在山野林间徜徉,因此他的作品尤以山水及花鸟画作著称。沈周的花鸟作品不全然似南宋宫廷院体画那般精美工整,也不尽是元代绘画的含蓄缥缈,而是在实与虚、艳丽与素雅之间找到落笔处,以至於其作品颇有“刚中带柔”的美感。

  中国古人作画,重写意亦重抒情,沈周即是其中代表。他的《庐山高》创作於一四六七年,题赠给自己的老师陈宽。画作初看写山写树,实则写师生情,并以山景为师祝寿,取“寿比南山”的吉祥寓意。同样,《杏花图轴》看似讲一场春日花开的故事,其实是为勉励后辈而写。事缘明代科考,会试在春天,乡试在秋天,分别是杏花和桂花花开的时节。沈周有一幅《折桂图》,赠与“攀花望月”的应试人,而他的杏花作品,是为亲戚家的晚辈考中进士而创作的贺礼。

  这位名叫刘布的后辈考中进士时,沈周已是七十五岁的老者,可我们看这幅《杏花图轴》,丝毫不见老态,反而是一派春光正好、花开烂漫。枝幹遒劲,花瓣淡粉,寥寥数笔,却落落大方,不见羞赧含蓄之意,像是活泼少女面上的一点红晕。不单画风别具生趣,题诗更显温暖。前两句“与尔近居亲亦近,今年喜尔掇科名”交代创作缘由,后两句“杏花就是完庵种,又见春风属后生”直白抒情,既是对后辈才子贤人的期许,又何尝不是老当益壮的自勉及自励?晚明书法家王樨登曾在沈周《水墨花卉并题卷》后有一跋文,写道:“宋人写生有气骨而无风姿,元人写生饶风姿而乏气骨,此皆所谓偏长,能兼之者为沈启南(沈周)先生。”杏花一作为沈周晚年写成,彼时画家风格早已圆熟,想必深明“气骨”兼“风姿”并得之趣。

  杏花初放这一主题,不单为中国古代画家所喜,著名印象派画家梵高(一八五三至一八九○)也曾以此入画。现藏於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名作《杏花开》创作於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蓝色背景中,数枝白色杏花正开得灿烂。与梵高那些热烈到近乎晕眩的画作不同,《杏花开》的用笔与用色均相当克制,不过分热烈,却平和且充满生机与希冀。与梵高关係亲密的弟弟提奥之子在那年出生,据说这幅油彩画作是画家送给侄儿的礼物。因杏花为早春开放的花种之一,梵高此作亦是对新生儿乃至生命本身的礼讚。

  草木荣枯,四季更迭,生命流转不息。当我们回望数百年前中国与欧洲画家笔下的杏花,再看当下疫情中艺术家以草木树花为题的画作,便觉不论时代与潮流如何迁变,人们向善向美之心,历久弥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