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灯下集/品茶品酒不如品人生/任 焕

2020-06-22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张新颖《九个人》/资料图片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和许多人打交道,可实际上鲜有机会认真地了解一个人甚至去欣赏一个人。且并非是关係“近”就能带来更深入的了解,相反,真正的了解需要时间去思考、需要距离去观察,需花一些心力让他人和自我的人生建立起必要的联繫。张新颖教授的《九个人》正是一本以他者接引、扩充自我的书。故事在书中只是片段化地独立出来,假如抱着了解所涉人物之传记故事的心态,那麼读者很可能略感失望。不过这本书的可贵正在於文字叙述背后所显示的,了解一个人所需要的时间、距离和心力。

  把一本小说概括成若干个故事,一般是不难的,可概括的人却未必懂得其中内涵、更不一定能写好小说。同样在张新颖看来,人物的故事应该是“多向度的,立体的,有很多层次叠加融合在一起”,所以他一边阅读这些人物,一边通过写作展开自己的体会,可就算书写完了,“我明白的过程还没有完”。明白一个人如此不易,你和他的关係越近,其实越有可能花费更多时间精力,越近也有更多盲点、容易失去耐心,抑或轻易採纳了理所当然的看法。

  书中讲沈从文,要看他如何走出覆盖后半生的困境。逆境之中沈从文没有选择直接隐退,也没有像许多人那样强调自己相对於时代的受害者身份,而是仍然找到一个自己有所施展的角落,进而“见别人之未见”。在理解沈从文的后半生上,更多是个体与时代的关係以及知识分子自我拯救上的思考。黄永玉说沈从文“很会超脱”、“超脱自己遭遇之外”,可犹待我们细察的,不是去评价这种超脱,而是体会沈从文能走到这一步,内心又经历过怎样的苦痛和思索。除此以外我尤其喜欢这一情节:一个如张新颖所表现的沈从文,怎能不更加珍视、看重创作,把人生的价值讬付给作品,所以他会跟儿子说“你看这些文章(指《湘行散记》)很年轻,等到你长大的时候,这些文章还很年轻”。这当然是自信和自爱,一如巫宁坤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我的一生是一本敞开的书,他们由於猜疑成性就会随意误读,但是文本却是完好无损的。”

  而在作者与黄永玉的对话裏,可贵的正是黄以各种细节讲述出来的心灵历程,去阅读,去体会他对人对事的理解方式,他所写的书法“我认识的人越多,越喜欢狗”才真的字字千金,而不是一句轻浮调侃的话。黄永玉形容巴金在其朋友圈中属於“人格中心,道德中心”,很多人找他聊天都是为了让他“在修身方面做裁判”。而我们不如打开“朋友圈”滑动手指,看一看周围是否存在这样一个中心?能遇到最好,遇不到则通过阅读也能打开交际。巴金的夫人萧珊和穆旦本就是很好的朋友,分别十七年再写信依然十分感动我们,感动这个书信被替换为水电煤账单或者银行信的时代。有趣的是,文字相比见面自然隔了一层,早年穆旦曾在回覆萧珊的一封信上解释道:“你居然发牢骚说我的信太冷淡平淡了。……我觉得我们有一种共感,心的互通。……我们虽然表面上在这条线也在若有若无,但是你别在意,在心裏我却是觉到互通的。”

  《九个人》的互通在於大部分出生在新文化运动之际,他们的成长和陨落让人可在今天重新雕刻其跌宕历史与精神底色。尤其在品味被时尚牵着走的时代,好像什麼都讲究一个品字。这本书两年前问世仍一再热销重印,可见品茶、品酒不如品人生,只为真正地活着、活得有滋有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