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人已走,壶有续/姚荣铨

2020-06-23 04:24: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四海壶具博物馆收藏的大亨壶/作者供图

  获上海文管会批准的第一个私人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馆主许四海六月五日清晨病故。他自称“拾荒人”,是个不折不扣草根收藏家。我与他亲近是因为《新民晚报》复刊临时社址在九江路,与黄浦区政府近在咫尺,我们参与策劃的黄浦旅遊节第二届主题是茶文化,就想到了倡导国饮、主张紫砂壶泡茶的许四海,从他嘴裏得知台湾咖啡盛行,影响茶业经济,不少爱国知识分子发起倡导国饮,又兴起紫砂壶收藏热潮。普普通通吃茶这件事,收藏几把紫砂壶休閒一番,深而究之,这对於促进海峡交流合作是不无意义,值得咀嚼矣。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后来调到香港,还不时与四海有交往。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与他商量设计一把迎回归的紫砂纪念壶。四海创作了一把“秦权壶”。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统一”,四海除了一手是古为今用,另外一手是洋为中用。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新民晚报》日发行量达到一百八十四万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社长赵超构那年正好七十又九。国人习惯做九暖寿。许四海建议做一把寿壶,以志纪念。四海说,林放倡导出版《漫画世界》,颇欣赏郑辛遥简笔漫画肖像,可否把书画壶创新为漫画肖像壶,来个寿壶新模式。

  老朋友许四海不辞而别,走了。我让儿子上网寻觅四海近照和消息,二○一八年十月有一个名曰“天工开物”展览,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紫砂艺术”特展暨四海藏品及文创作品。其中不仅有许四海近影,同时见到当年黄浦旅遊节掌门人胡炜与老许的合影,还有许四海小儿子许泽锋及其用新科技3D建模创意的《四叶草壶》。一悲,四海匆匆地走了,一喜,他的传承人已脱颖而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