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生在线 | 口罩下的日子/厉放

2020-06-23 04:24:07大公报 作者:厉放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疫情期间,人们通过网络连结社群/资料图片

──香港疫情生活小记

二○二○年新冠病毒疫情下的日子,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并有着自己的故事。

一月二十九日我从北京回到香港,被公司要求自我隔离,居家办公十四天。事出突然,毫无精神和物资准备,有些慌乱,害怕困於斗室会郁闷至极,紧张那颗焦虑、困惑、不安的心会烦躁得无处安放。但很快发现其实不然。除了工作,不可松懈的自我防疫,慢节奏、小范围的生活也还有那麽多内容。

首先,得益於网络时代,云端上海阔天空,在汹涌澎湃的网络信息里载沉载浮。微信里看朋友动态,朋友圈看天气、花草、烘培、美食、歌舞,琴棋书画,撸猫、逗狗、晒娃,但凡室内能展现的十八般武艺,朋友圈里都能看到。因为大家都遭遇着不同程度的“隔离”,晒旅游、登山、徒步、饭局的少了,不然简直想破窗而逃。

当然,这还不是硬核。见识各路“速成”或“从潜伏到显现”的中医、流行病专家、病毒学专家、营养学家、养生专家、时事评论员、网络红人的各种博弈,不啻是对常识、认知、理智、逻辑、价值观、智商,甚至良知和人性底线的冲击、怀疑和重新认识。

这是信息世界之核心,浏览长度、认真程度、深入力度、承受韧度,因时、因事、因人而异。若不是纯粹找“乐子”,定要与气味相投者互发一通议论或转发几篇文章。这番巡视后,包括访问“谣言粉碎机”,心情已大受影响。无论是神清气爽,还是郁闷难解,终究意难平。为了安抚被蹂躏的心灵,只有去户外刷步。

同步进行中的还有抢购生活物资和防疫用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间中听下网课,上个云课堂,翻翻书本,写几篇小记。参与了由朋友发起的为湖北重灾区医护人员捐赠医疗设备的行动;线上北大校友第十届“人间四月天”诗歌朗诵会,对着大气朗诵,在云端歌咏春天,度过了一个诗与远方的夜晚。

当时,我家在港人员只有我和菲佣姐姐。重中之重个人健康,室内加大衞生清洁和消毒力度,但这需要物质基础。口罩,香港市面已无货。我把从内地带回的几个和菲佣平分。旋即看到公司居家隔离政策,无须每日上班,可以节约口罩,焦虑顷刻纾缓不少。

但是,二月上旬,忽然大米和厕纸被抢购。我后知后觉从新闻里得知,还是将信将疑,本打算囤一些。谁知,超市和小区商店早已脱销。於是乎,我和菲佣姐姐分头一天两次出击,互通情报,一连数天,均无所获。为免恐慌,我告诉她从即日起,家中现存大米,够她一人吃一阵,我吃粗粮。可是厕纸供应短缺,连续两周无货,连带餐巾纸、厨房用纸一并脱销,着实令人焦急。中旬,丈夫从新西兰返港,带回一些口罩。大米、厕纸、消毒液等防疫货品,下旬有了改善。至此,防疫物资丰富,无后顾之忧。

此时同一屋檐下的三个大人,成为“命运共同体”。每一位都必须保持健康,是大家之共同目标。无论何时,无论哪个角落,哪个房间,一声咳嗽、一个喷嚏,都足以令屋檐下的每个人胆战心惊。心里无数次沙盘推演,万一大厦有疫情,被要求立刻撤离,怎麽在十分钟内心不慌,手不乱,腿不颤,收拾起东西就走人。

我罕有地对身体“明察秋毫”起来,除了足以让大家吓破胆的打喷嚏、咳嗽外,就是不为人知的一时鼻塞、一丝喉咙隐痛、一阵肌肉酸痛,都足以引起高度警觉和无限联想,是“新冠”征兆吗?为了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除了四处消毒,家里放洋葱,变着法吃蒜,尽量多喝水。即使杀不死“新冠”,也增强自身免疫力。

拜网络之便,与各大洲亲朋好友云端相会成为可能。以前忙得满世界飞的人,难得闲聊的人,只靠留言和短信沟通的人,这时全部“宅”了,更主要的是他们也闷得慌。无论地球哪个角落,约个时间,打开视频,互相聊聊。

同时,大家都盼着疫情结束,疑惑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样子吗?毕竟我们都经历了一场旷世悲情,大家都是幸存者,而同时,还有那麽多人留在了叫做“记忆”的地方。最重要的,我们终究学到了什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