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饮食男女/老克勒腔调/尹 画

2020-07-03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海派西餐,是上海老克勒的共同回忆。

  克勒是个外来词,是根据英文Collar音译过来的,意思是白领。它曾经是上海滩的一个符号,可以是Class(阶层)、Color(色彩)、Classic(经典)和Club(会所)的混搭,是注重精神质量的一小部分人的缩影。在克勒前面加上一个“老”字后,更多了层特殊的身份认证。老克勒通常会去和平饭店听爵士乐,去国际饭店喝下午茶,去百乐门跳舞,去红房子吃西餐……

  之前上海思南公馆在一座老洋房裏,复原了“老上海摩登餐厅”,供有怀旧情结的老克勒们回味。餐厅内充满浓郁的复古气息:墙壁上挂着老海报老照片,入口处摆设着留声机,循环播放上海滩老歌:周璇的《夜上海》、姚莉的《苏州河边》、李香兰的《夜来香》……沙哑的音质,听来特别有年代感,让人沉浸到一种薄如轻纱的氛围中。

  来老上海西餐厅,自然想体验一番经典海派西餐的滋味。餐桌上铺着红白格子桌布,这是海派西餐的传统布置,一块复古格子桌布必不可少。配食也有固定搭配:黄油西式餐包、炸猪排、土豆色拉、罗宋汤、红丝绒蛋糕,再泡上一杯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麦乳精,中西合璧,时光倒流。

  旧时,上海人吃西餐,往往会说去“吃大餐”,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时髦有面子的事。擅於赶潮流的上海人,随着上海滩开埠,接触到不少西方新鲜事物,他们对此从不抗拒,而是积极融入,也因此,上海形成海纳百川的文化格局。当然,有腔调的上海人,也不会百分百拷贝西式不走样,比方说,老克勒们吃炸猪排,不会去浇番茄沙司,而讲究搭配本土“泰康黄牌”辣酱油,将黑乎乎的辣酱油抹在猪排上,香脆酸辣,鲜软多汁,这是独属上海的“嗲”味道,此乃地道老克勒做派。有意思的是,后来上海人吃本地吃食,诸如生煎馒头、排骨年糕、春卷,有时也会用辣酱油做蘸料,彷彿蘸上此调料,就变得有上海腔调了。

  有人说,食物是探寻时代精神的一把钥匙。漫步今日的上海街头,可以看到各国各地的餐厅鳞次栉比。岁月变迁,上海人的摩登精神依然没变,他们怀着开放的态度,接纳外来的一切美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