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漫话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苏宇翔

2020-07-06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周末空閒时,总喜欢到书店流连一番。与在北京时经常沉甸甸地拎着一大捆书走出书店不同,在香港的书店,多数时候是空着手进空着手出。说来惭愧,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香港的书较贵。作为一个从内地来的书痴,对此颇有体会:在书价动辄过百的香港,谁如果家中有哪怕半壁书籍,也大抵可以说他不仅拥有丰裕的精神财富,还拥有不菲的物质财富。在香港,似乎连当一个合格的穷书生都是很需要一些资本的。

  有时也会去二手书店逛一逛,但无奈心仪的书毕竟数量有限,且在霉迹斑斑的故纸堆中无法及时了解某一知识领域的最新动态,因此亦经常空手离开。经友人提醒,转而买了一部电子书阅读器,一用,竟爱不释手,感觉是以不高的成本把一家书店或是一座图书馆搬回家,又免了往来书店或图书馆的奔袭之苦,省下更多时间看书,幸甚至哉,不得不感激新媒体时代给予阅读的宽容。当然,少了买书藏书之乐,毕竟有些遗憾。

  在电子书早已不是什麼新奇事物的今天,身边仍有一些朋友诟病无纸化阅读,觉得手中无卷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他们始终浸淫於翻纸合页的仪式感,对电子书在方寸之间的局促和冰冷始终不待见。其实这种对纸书的偏爱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纸张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在纸张上阅读已经成为多少代人接续传递的习惯,在故纸堆中翻检爬剔早已成为我等书呆子们的偏执。想想看,当你郑重地捧起一本本厚实的书,一道道坚挺的书脊撑开你的手掌,一页页翻跳的纸张接通你的脉搏,一行行方正的字码拉伸你的视线,一缕缕清淡的墨香薰染你的口鼻,这时候,你无法不庆幸,智慧、文明、历史这些宏大又形而上的东西,能够具化成书,接受你的摩挲和供奉。难怪有人初涉无纸化阅读不久又重新把头埋在纸页之间,人们对纸书是怀有感激和依恋的。何况,放眼望去,文明史上记录在案的名典巨著大多在纸上写就,并经由纸张广为流传,相反,电脑和手机出现以来的几十年裏,鲜有经典藉由这两种工具问世。难怪不少人认为,电子书代表的多属俚野趣味,纸书承载的才是庙堂正统。

  纸书和电子书究竟孰好孰坏,恐怕还要争论一段时间。或许,这中间哪裏有什麼好坏之分,不过是两种阅读习惯的不同罢了。恰如作为一介书生的我,不得不考虑购书成本,奉行实实在在的功利主义,轻而易举转换了多年的阅读习惯。如今除了专业书籍仍须向书店和图书馆处寻,对於其他的书籍,觉得在电子荧屏裏阅读也没什麼不好,毕竟,手抚到的、眼看到的,只是书的外在,唯有进入脑子裏的,才是书的灵魂吧。

  有了电子书阅读器,我便兴冲冲地带着它上下班,生怕虚度了路途上的时间。可是没带几天,便改变主意,把它重新安安稳稳放在家裏。因为我所工作和居住的港岛,并不适合在通勤的路上读书。港岛面积不大,四通八达的地铁和巴士线路加上密集的网站,把通勤之路切割得零碎又短暂,你可能连一篇短篇小说都未读完即到达目的地。与动辄通勤一两个小时的北京相比,在这裏的车厢读书显得有些麻烦。我想,这大抵也是在香港的通勤路上很少看到有人捧着一本书或电子阅读器的原因之一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