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换种心情看家务事\吴 捷

2020-07-06 04: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家务事似乎永远做不完:地板、水池要擦,衣服、碗碟要洗,还要当上海人所谓的“马大嫂”(“买,汰,烧”的沪语发音,即为了三餐而採购、清洗、烹煮)……如此琐屑点滴,耗去了相当一部分生命。更何况做家务就像练琴、练武,每天的维持,只是不退步的保证;稍一鬆懈,就会飞流直下,家中景况,彷彿叶芝(W. B. Yeats)的诗句“万物分崩离析,中心难以为繫” (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re cannot hold)。若是将做家务的时间和奔波仕途经济的时间对立起来,看作是此消彼长的关係,那麼家务事真是令人疲累的苦差。

  不过,换个角度、换种心情看家务事,其实也能看到不少积极意义。人嘛,总要为自己做的事情找点意义,否则,如何在这浮世快乐地生活?

  先不说那些长於收纳或烹饪的家务达人。日本作家舛田光洋在二○○六年出版的《扫除力》(原名:用扫除力让自己光芒四射)中说,对普通人而言,做家务有助於消除压力、烦恼和不安,使人进入一种近乎冥想的专注状态。所以他建议,“不顺心的时候就擦擦锅吧!”随着污垢清除,打扫完成,人的心情也会随之一振。他认为,扫除是最能体现“实践即见成果”之处,由是也可以培养规劃并付诸实践的能力:我準备今天打扫卧室,明天擦洗所有的水池,后天……

  我很讚赏舛田光洋的心态。我自己每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工作几小时后,特别喜欢做点洗碗、刷水池之类的家务事。在机械的动作中,大脑变得一片空白,从而得以休息。而且最近发现,一边洗碗一边听贝多芬或萧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会有种奇妙的效果:手上是红尘俗务,耳边是仙乐飘飘,二者却彷彿达到了对立又统一的境界。

  即便做不到充满正能量,既然家务事每天有、做不完,那麼何妨在正式工作的间隙,硬着头皮去一件件做掉。如村上春树所说,在做不成想做的事的时候,只能将必做之事逐一消灭乾淨;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与其坐困愁城,不如在不勉强自己的前提下把握步调,尽量在这一限度中做到最好,徐图恢复。家务事就是他所说的“必做之事”的一种,有助人“恢复”,而且符合GTD(Getting Things Done)的理念。如果感觉懒洋洋的,什麼都不想做,不如从做家务开始,让自己先从肢体上动起来。做家务的过程就像启动一列火车,只要动起来,产生了动量并逐渐积累,逐渐就会有做其他事情的意愿和动力。

  所以人人,不限於女性,都应该做一点家务。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拧发条鸟年代记》和《刺杀骑士团长》中,男主角都是“家庭主夫”。他们在妻子上班后,把家裏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外出购物,做营养且美味的午餐、晚餐。这些描写其实是以村上本人的经历为基础的。他结婚之后,在开爵士乐酒吧之前,也有半年时间居家“主夫”。至今他仍喜欢动手做料理,自己熨熨衣服。宫部美雪的经典悬疑小说《火车》中,男配角之一因为擅长并喜欢做家务,乾脆开办了家政公司,为社区裏其他人做家务,极受欢迎。

  村上在小说、散文和访谈中都提到过,人生就是走向失败的过程,无论你怎麼做、怎麼保养,牙齿还是会蛀,肌肉还是会鬆弛,最后不免一死;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破罐破摔、懒散度日,而依旧要扎扎实实奋战下去。对普通人而言,在家务这样的俗世琐事上每日磨炼,用有营养的食物、明淨的居住环境来善待自己的肉身,通过用积极的心情做家务,让自己昂扬振奋地生活,或许会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或突破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