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芬兰的教育\尹 画

2020-07-09 04:24: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收看了周轶君主持的六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触动最深的是第二集——《领跑全球的芬兰教育》。

  芬兰,一个只有五百万人口的北欧国家,何以被称为“教育最强国”?他们的孩子为何成绩好、创意新,且快乐无忧?看完纪录片,我说说几个印象深刻的细节。

  上课铃声──芬兰一间小学校,上课铃声用的是大学生乐团演奏的乐曲《祝贺你》。孩子们在轻鬆悦耳的音乐中起舞,带着愉悦的心情走入教室。学校秘书说,他们的开课铃声会用各种音乐来代替:饶舌、古典音乐、民歌,有时候还会用老师的歌声。学校的氛围放鬆而平静,孩子们因此呈现出最本真自由的状态。

  没有围墙的课堂——芬兰多森林,为了培养孩子与自然的关係,让他们学会爱惜、保护自然,老师把课堂开进森林裏。让孩子们照着色卡,去森林裏找相配的颜色。接着又让他们去找不同的植物,然后来形容植物的气味,孩子们只需发挥想像力,没有标準答案,寓教於乐。

  芬兰百宝箱——在过去八十年裏,每个芬兰孩子出生前,政府送给每个新生儿的礼物。百宝箱裏放了新生儿需要用到的东西,每年会顺应时代变化调整部分用品。芬兰政府不仅投资给家庭教育,也大力投资学校教育,学生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全部由政府来负担。芬兰政府把孩子看作未来最宝贵的资源。

  公平──芬兰人拒绝喧嚣浮华,街上没有什麼奢侈品店,品味和教养才是他们真正在乎的东西。为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芬兰小学裏没有任何考试,唯一评估的是孩子们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在芬兰小孩子的眼裏,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好,没有最好,大家都是平等的。

  西苏精神──人们习惯用西苏(SISU)来形容芬兰民族性。“西苏”是一种奋鬥精神,意味着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在有些人看来几乎无望的任务。每个芬兰孩子,从小被西苏精神所影响,所以会积极内在驱动自己努力学习、工作。

  教师资源──芬兰教师上岗前会做心理测试,看你是不是爱家庭,爱他人。若孩子学不好数学,老师会先自我检讨,然后实行个人化的定制教育。比如发现孩子爱玩乐高,就让他数乐高积木,在遊戏中学好数学。老师会鼓励孩子发挥天性,让他们明白,成功从来不只是有一个模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