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常态与意外/小 杳

2020-07-22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尖沙咀一家停业藥店门口挂出“疫情严峻”的告示/中通社

  时进大暑。自一月二十二日至今整整半年,口罩成了最亲密夥伴,没有一天离开过。去年的今天,因前一天夜裏中央驻港机构的国徽被“黑暴”涂污,多少人彻夜心绪难平。一年后随着香港国安法落地,市面总算安宁。

  我还清楚记得十几年前大暑日。出差一西南省份,周边燠热难耐,而这个山城风爽林幽,梦乡也似在溪流中浸过,每个情节都清新爽脆。那是我第一次到该省,第二年专程再去,仍然感觉好极了。后来一听到那个地名,回甘清甜。好吃的东西,清幽的山水,淳樸的人们……记忆也是有味道的。

  时间的水流慢慢淘漉,留下最打动人心的片段。这些记忆如同生命长河中的小岛,欢欣或悲伤,点点滴滴,多年后串联起整个人生。

  今年蕩涤全球的大事件不停刷新常识,拓展认知,成了几十亿人的共同记忆,如果未经历二○二○年,将来都不敢说自己见多识广。可叹的是,人类共同的喜悦少之又少,共同的苦难比比皆是。

  七月中旬开始,香港第三波疫情爆发,成了当下中国疫情最严重地区。上周日新增一百零八宗,多是本土病例,大半找不到源头。十八区遍地开花,从食肆员工到献血者,从的士司机到巴士机长,从图书管理员到清洁工……散见於各街区、各行业。

  政府出台最新“辣招”:餐厅“晚六晨五”禁堂食(白天不禁);限聚四人;为食肆、的士、安老院及物业四类人员免费检测核酸等;再度要求部分公务员留家工作。另一个数字是香港失业人数升至二十四万,失业率百分之六点二,为十五年新高。政府派钱一万元,只要是十八岁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分贫富人人有份。

  朋友的寓所同楼有人感染,以为政府会给整个楼宇消毒、检测核酸,结果啥都没等到。一打听才知,一个单元有两人确诊才会给所有人检测。重灾区慈云山一餐厅员工中招,其同事担心,自己主动到政府诊所要求检疫,却被告知没有检测瓶。坪石邨发生社区感染,八千九百多居民,政府只带了三百个检测瓶,很多市民请了假排队半天空手而归……

  港式管理多以一成不变的常态应对接踵而至的意外。输入环节上,人员入境后检测结果尚未出来,任由各种方式回家,不作闭环管控;机组、船员等九类人豁免(七月九日才开始对其检测,五天十五人确诊)。从海外高风险地区返港者在登机前需出示检测结果,但不包括美国、巴西等疫情重灾区……管理环节上,居家隔离,共处同一空间的家人却进出无碍;发现病例后,不封闭社区,任由恐慌的市民搬进搬出;检测费高达一千五百至二千五百元,日检能力七千五百多人次,仅佔人口百分之零点一。而澳门早在五月已可日检六千人次,佔人口的百分之一;检测试剂只用外国货(德国试剂一支六百元,深圳政府採购仅十七元人民币)。尚未全民检测,医院已因试剂和人力不足而叫苦不迭,有的医院宣布暂停检测……

  周日晚上的铜锣湾,商场餐馆早早落闸,人影寥寥。万家灯火处,有人苦苦劳作,有人无忧玩乐,有人高傲冷漠,有人焦虑沦落,有人愤怒受挫,有人不甘寂寞。看得见的秩序与平静,看不见的怨怒与纷乱。

  全球确诊病例超一千四百万,逾六十万人死亡。人类尚未学会与这个陌生的“怪物”妥处,大部分国家“新常态”是:左眼看经济,右眼看疫情;疫情反覆时收紧,疫情好转后放宽。

  北京连续半月清零。自六月中旬出现本土病例,二十七天内完成一千一百万人次检测,日检量五十万人次,费用全免,平常检测费也仅一百二十元并纳入医保。方法越来越“聪明快捷”:三至五人一组混合採样,如阴性,几人同时“放行”;如阳性,对应样本接受二轮检测。

  外界依然喧嚣。香港国安法遭到一些国家反对(还有五十三国支持);美国取消香港关税优惠待遇,拟制裁中国相关机构和人员;英国终止与香港的引渡条约;继华为之后,再拟禁用TikTok……

  这些话题说了半年,厌了,但该死的病毒不依不饶,世界的嘈杂也一时不会消停。

  时间让我们遇见谁,而我们的心告诉自己留下谁。我会记住香港的兄弟姐妹,WG在疫情最严重时,自己花几万元从东南亚淘货,一箱箱拼凑起来陆续寄了一星期,捐给安老院,也送我四盒;M姐、Amy从指缝中挤出口罩送我两盒;我也会记住这片天空大海,只要安静守候,总有一束光、一艘船、一朵云、一个倩影、一隻苍鹰,恰到好处地进入眼帘……

  塞林格说:“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幸是意外,对美好的坚守与追寻,是永不改变的常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