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重庆大厦,文化共融/厉 放

2020-07-29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重庆大厦弥敦道马路前夜景/资料图片

  一栋由五座(分ABCDE)连在一起,十七层高的大厦,共七百七十个单位,底层和一楼共有二百六十多家店舖,三楼以上是九十几家大小旅店,每家大概六至十二个房间,每晚约有四千余人留宿,住客的国籍达一百二十九个,说它是“微缩世界”恐怕不过分。“小联合国”、“另类联合国”是它的绰号,“最全球化的地方”,“香港少数族裔的九龙城寨”,是它的内涵。当然,它有自己的名字──重庆大厦,许多年前我意外地与它相遇。

  那是我们刚来香港的一个周末,漫无目的在弥敦道上閒逛,忽然一个印度小伙子一步跨前,往我手裏塞东西,一看是张VIP卡。小伙子笑容可掬地说“夫人,您是我们的贵宾,盛请光临小店”。细问下方知是家印度咖喱餐馆,就在前面的大厦裏面。大厦在哪裏?小伙子十分恭谦,“护驾”前往。此时,他口若莲花,边走便夸孩子可爱、先生随和、夫人有眼光,这一家子真是当之无愧的“贵宾”。如果定力浅点,真能被他忽悠得“飘”起来。懵懂、好奇、窃喜,跟着他,拒绝了众多印巴人递过来的“贵宾卡”,就这样走进了一座大厦。

  天啊!先是视觉衝击,看似购物商场,可灯光幽暗,空间感混乱,各式招揽生意的牌匾密密匝匝。骤眼观望有手机手錶、外汇及外币找换店、电话卡、士多、成衣商店、影碟店等商舖,狭小的空间放置满档货物。再有背着大背囊的欧美遊客,拖着红白绿巨型编织袋的非洲壮年男,目光炯炯长衫包头的印巴裔大叔,见人就搭讽的中东揽客汉,疯狂发名片的印度小伙,还有眼观六路、搜索目标的“夜莺”,品流複杂,在嘈杂混乱中你来我往,氛围诡异、神秘又多元。胆小的感觉恐怖,猎奇的觉得好玩。再遭味觉诱惑,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咖喱香味,慌乱中匆匆一瞥,东南亚特色快餐、咖喱小食店四处可见。

  顿时,整个感官神经都活跃了,紧张、刺激、好奇跟着小伙子来到升降机前。漫长的等待后,钝重的门缓缓打开,好不容易挤进狭小幽暗的空间,晃晃悠悠地爬升,“咯噔”停下,等待那门再悠悠地开启,颇有绝处逢生之庆幸。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推介的重庆大厦,因其低廉的食宿全香港难寻,以及卧虎藏龙,多元化、够刺激,成为各国背囊客、商人、避难者、临时工、以小博大的玩家、狙击猎物的流莺之首选。二○○七年五月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亚洲最能体现全球一体化”之案例。

  话说那天吃了一顿平生最诱人的咖喱大餐,丈夫结账我带孩子先离开。搭升降机的阴影未消,牵着孩子走楼梯。这一走,惊吓到腿软。仰面看水管、电线、保险丝盒与蛛网交织一起,直接外露悬吊於天花板,低头见墙壁、楼梯、地面与天花板同色,污浊肮髒到分不清天地。如果说餐厅内环境尚可,眼下所见实在过於残旧和阴暗。突然,一隻活物“嗖”地从脚下蹿过,若不是怕“尖叫”惊吓到孩子,其实早已魂飞魄散。

  次日告诉香港同事重庆大厦的咖喱有多美味,没想到她的惊讶和疑问犹如遇见“外星人”。我始知这座在九龙最繁华商业区域的大厦,故事多多,是“都市中的孤岛”,本地人多是敬而远之,躲而避之,唯恐迈入一步。据说电影《重庆森林》的导演也是因为小时候被父亲一再叮咛“不许去那个地方”,成年后才一定要拍“那个地方”──重庆大厦。当二○一三年那个躁动的六月,全世界寻找的那位藏匿在香港的美国人(爱德华.史诺登,Edward Snowden),最终也和重庆大厦扯上关联时,我一点都不吃惊。

  这次体验后,只要去九龙,就到此一遊。当初的战战兢兢没有了,现在带着不用护照走进异域风情的兴致,欣赏天南地北的族群,南腔北调的语言,五湖四海的服饰,异国他乡的情谊,这裏如同一座流动的人文博物馆,即时即刻生动多彩。当然,我们也品尝这些异乡人正宗味道的家乡菜式,南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的咖喱餐都尝过,获发的VIP卡少说有一打。

  二○○三年底去尼泊尔旅行,当时该国政局动荡,银行换不到尼泊尔货币。忽然想起重庆大厦,来了不仅换了钱,还发现一家尼泊尔杂货店。老闆一听我们要去尼泊尔,转身塞给我两张音乐光盘。从尼国回来,带了些该国小吃以答谢老闆。他开心地说“你要是有喜欢的东西,我专门‘进口’给你”。从此,这裏也有了“熟人”。

  最近一次去重庆大厦,为了给苏格兰的朋友拍照片,八十年代她做背囊客住在这裏。此时的大厦,已经完成了内外大翻新,有了空调,装设了二百零八个闭路电视镜头,电梯大堂、走廊及外墙的照明系统及灯饰均已更新。曾经光顾的“咖喱王”们不见了,商舖规整得如同在“shopping mall”。找到一家印度杂货舖,细问才知:租金涨了,不少人搬走了,大部分非洲人去了广州。如果你们想吃咖喱,我可介绍一家。

  重庆大厦,出没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细小又简樸的格局中,从事着各自的交易,在複杂的香料气味中,烘焙着人生逆袭的梦想,从旧式电视裏播放着家乡语言的节目中,体味着故乡的余温,这裏曾是多少异乡人的“故乡”?无论是走是留,是住了几晚的旅人,是留下来圆梦的客商,希望香港这座多元和包容的城市,在他们的旅途中留有一丝温暖的回忆,於我便是只有这裏才有的那抹咖喱香中的氛围,最是难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