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结业远远不是告别\苏昕仁

2020-08-04 04:23: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尖沙咀的老牌英文书店辰衝(Swindon Book Co. Ltd.)日前已经结业,转为网上经营。这家实体店至今也有五十多年历史,疫情的影响毋庸赘言,可据报道说该店长年拖欠店租,销售压力可想而知。有人说今时今日流行电子书,实体书的销路大减实属必然,不过我并不认为电子书对实体书的衝击足以压垮一间间书店。一方面情况是阅读习惯的转变,多数人已经为手机、电脑上那些更为实用、集中、简短快捷且更加生动的信息传播方式所“驯服”,对长篇、分散、白纸黑字且进展缓慢的书失去了耐心。而另一方面当然是现代都市营营役役的步调打消了读书的“閒情逸致”,彷彿读书不再“有用”。

  辰衝的消息传来自然令很多人想起Page One(叶壹堂),本身是新加坡公司,主营英文书籍,可目前在香港、台湾等地的多家分店都早已结业。Page One是我从前每逢路经九龙塘又一城都要走进去逛一圈的书店,这种大型连锁书店的空间自然比独立书店宽敞许多,容得下读者们从架上取下感兴趣的书籍,在过道裏相互错开,各自津津有味地翻看。不过老实说,我更偏爱一些独立书店,因为它们更富风格导向,彰显自家选书的趣味和主张,虽然空间狭窄,但衬托出书籍的精挑细选以及店员花费心血的推介和陈列,走进大型书店是淘宝似的心态,可去独立书店则像是见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书买走便是。

  另一间连锁店大众书局也来自新加坡,前段时间十六间店舖全线结业的消息又为疫情之下的香港蒙上了一层阴影。书店结业自然饱含悲情,对於读者是一种警示,对於经营者又何尝不引起一些反思?在全新的时代环境下,书店需要重新定位,这并不完全是调整商业模式,把书籍和餐厅、文化产品经营结合起来,实际上,眼下它比以往更加需要确立自身的导向和品味。

  我想到了电影《书店》,它关涉到书籍的精神意志,那个店主在向另一真诚热爱阅读的绅士征求有关《洛丽塔》的意见时提出了两个问题:对他而言,这本书好不好(good)?在镇上贩卖这本书对不对(right)?文学上的好、道德上的对,经由一家书店的考量而联繫在一起。   此外,电影中“活化”与“资本”的关係值得考虑,文学和经营书店背后的热诚代表着“活化”的某种真意,但与此同时,它却要经受资本的考验,因为在过往那些贵族或当代社会眼中,艺术是精緻的点缀,很容易沦为文化象征和资产的附属品。所以那位绅士在回答书店店长的问题时提到了勇气。的确,愈是面对巨大的资本压力,愈是需要坚持good和right的勇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