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与历史同行/李 梦

2020-08-13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去年威尼斯双年展期间,整座城市随处皆为展场/作者摄

  去年此时,与朋友同遊意大利,在威尼斯双年展现场遊走一整日,见当代艺术蓬勃生长,或诗意浪漫,或耸动乖张,各有巧思。不想,今年疫情蔓延至今,原定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取消,改为一场探索威尼斯双年展重要历史时刻的大型档案展“不安的缪斯:当双年展遇见历史”。其中“不安”一词,直指当下。或许,多年之后,今夏这场展览也会被写入历史,以佐证艺术与时代的微妙关联。

  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当代艺术大展,今年迎来一百二十五岁生日的威尼斯双年展,从创办之初便与历史发展紧密勾连。此次档案展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回顾展,由双年展六位艺术总监首度合作,依照时序分作六个部分,分别是“法西斯时期”、“冷战时期”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全球化的开端”等。总有人说艺术创作不够贴地,而艺术家不食人间烟火,但若我们看过今次档案展之后,应再也不会得出如此武断的结论。艺术史书中早已明示:不论创作媒材与历程如何,不论写实或抽象,艺术品的诞生从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从毕加索那些奇形怪状的立体主义画作到罗斯科的色块,从马格里特的超现实主义到大卫霍克尼貌似追溯传统的风景画,概莫能外。

  固然有些印象派画家(他们在战争时避居欧洲乡下,以至於画中向来平和安閒,不见躁乱与动荡)成为例外,但总括而言,艺术反映时代迁变的例子屡见不鲜。不止艺术创作,艺术收藏亦然。去年威尼斯一行,最难忘的目的地便是古根汉美术馆。她的创办人佩姬古根汉(Peggy Guggenheim)作为二十世纪最富传奇意味的收藏家之一,后半生大多住在水城,亲历多次双年展,更在此地为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和罗斯科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举办欧洲首展。当年寂寂无名的异乡年轻创作人,经这位富有的藏家兼商人推介,在欧洲声名渐起,此次档案展中“冷战”部分,便用大量篇幅讲述她与她的众多艺术家朋友的悲辛故事。

  说来有趣,佩姬古根汉当年趁欧洲战乱,收购大量欧洲艺术家画作运至美国,转手以高价售出。如是做法,在当年或许太过功利,多年后时移世易,竟让她成为“艺术全球化”的见证者。历史之微妙繁複,又怎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明白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