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重读《落日》\朱昌文

2020-08-19 04:24: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八月十五日早上,我例常浏览手机上社交平台上的讯息,看到朋友传上的一段“当年今日”的视频,并写上“毋忘国耻,珍惜当下”八个字,视频内容是七十五年前的这一天,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视频下方还贴上一张当天《大公报》的版面照片,头条新闻是五个超大号铅字:“日本投降矣!”十分瞩目。

  日本投降仪式这历史性的一幕,《大公报》名记者朱启平亲眼见证了,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他是当时三位登上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採访日本签字投降仪式的中国记者之一,随后他写出了长约四千字的新闻通讯《落日》,在《大公报》上发表,反响强烈,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的新闻教材。

  为了重温这幕曾经牵动全中国人心弦的历史场景,我从书架上找出了那本朱启平离世后才出版的遗作:《朱启平新闻通讯选》,裏面收入了《落日》一文。这本书是一九九九年七月我在美国三藩市《金山时报》工作时,拜访朱启平夫人孙探微大姐,获她赠与,她并在书的扉页上签上名字。

  朱启平夫妇是我的前辈同事,他俩都工作认真,平易待人,与同事们相处融洽。朱启平於一九八四年退休后与妻子移居美国,与在那裏工作的儿子一同生活。到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因患肺癌离世,享年七十八岁。翌年,他的老同事、《大公报》驻北京记者吕德润遵照他在病重时的委讬,与孙大姐合作,将他过去几十年来所写的几十篇有分量的作品汇编成册,於一九九五年七月出版,供新闻同业参考和供唸新闻系的学生作为活教材。

  今天我再拿起这本《朱启平新闻通讯选》,重读《落日》和其他四十多篇与新闻採访及国际国内时事有关的文章,有更多新的体会。朱启平晚年病重时和一位老朋友谈及当年採访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和写作《日落》时的心理状况:“在‘密苏里号’战舰上,有各国记者参加採访受降仪式,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落日》的字裏行间流露出浓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这签字,洗淨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莊严、肃穆,永志不忘。”“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这些感性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也因此成为朱启平传世经典之作。

  作为一位资深记者,朱启平积累了丰富的採访和写作经验,他的心得值得现职的年轻记者和在学的新闻系学生参考。他在《文字是第二位的》的代序文章写道:“一位年轻的同业问我,特写怎样写?一时被怔住了。对於这样一种体裁的新闻报道,我的头脑裏并没有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那麼一套条条框框。写稿,你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深有所感的,以尽可能简练清顺的文字,宣洩纸上,很难说要根据什麼规章才能动笔。”“我一向认为,当记者,最要紧的,是尽心为读者提供最好、最真诚的服务,不说假话,不炫耀自己,始终不渝。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文字水平,究其极,是第二位的。”

  朱启平就以身体力行作了很好的示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