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明星是怎样炼成的/李 梦

2020-08-20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毕加索一九三一年作品《红色扶手椅》/作者供图

  毕加索回顾展本月底将登陆宁波,着实让宅家数月的艺术爱好者兴奋不已。该怎麼形容毕加索呢?应是那种提及他的名字、见到他的作品时,不会太过激动(因为他实在太出名了),而每逢他的回顾展举办时,总会忍不住入场一探究竟的那类艺术家吧。

  早几年,我像身边很多爱艺术的朋友一样,喜欢那些决绝的、炽烈的人与作品。神秘血腥的卡拉瓦乔,割耳后自杀的梵高,还有偏执另类、在自恋与自卑间摇摆的达利,这些既天才又疯癫的艺术家,其传奇经历衬得生活庸常,亦唤醒你我内心深处对於叛逆的渴望。

  可时间久了,我发现烟火绚烂却短暂,过於浓烈的、不顾一切的表达,往往逃不开昙花一现的命运。我原本有些轻视那些朝九晚六如返工一般创作的艺术家,如今年岁渐长才明白,日复一日,谨严自律,因应不同时代而调整并自我突破,较之那些短暂的炫目,或许更为难得。

  我们可以看不惯毕加索的功利与精明,看不惯他花花公子的性情,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勤奋以及兼顾商业与艺术的清醒头脑。他活了九十一岁,名利双收,留下两万多幅作品,是第一位亲眼见到自己的画作收藏入罗浮宫的艺术家,可谓二十世纪最为人熟知的艺坛明星。我们或许不明白他的立体主义,但几乎所有人见到那些经切割再叠合拼贴的古怪画作时,总会第一时间说出他的名字。他从不惮於被审视、被评价,被写进报章头条。若果毕加索生活在今天,他一定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出色玩家,是艺术圈乃至时尚界的超级网红。

  毕加索被人关注与谈论,并不是哗众取宠得来的,他对於自己的事业发展有清晰且与众不同的规劃。从蓝色时期到粉红色时期,从黑人艺术到陶瓷烧製,他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在完成自我突破的同时,引领艺术世界的走向。就好像一群人玩遊戏,有人玩得好,有人反应慢一些,但毕加索呢,他根本不关心快慢与好坏,他是制定玩法的那个人。反观有些当代艺术家,以为在身上涂满泥浆从威尼斯桥上跳下就能成名,以为画几幅大家看不懂的画就能成名,只是东施效颦罢了。他们只见到毕加索的另类,却不曾想到这些看似不羁与先锋,实是建构在精準计量与规劃的基础上,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

  我有时自问:究竟愿意过梵高还是毕加索那样的生活?答案恐怕是后者。我固然疼惜梵高,却更渴望像毕加索那样握住尘世美好,畅快又自在地过一生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