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香港疫情检测:热与冷\小 杳

2020-09-16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港府“普及社区检测计劃”自九月一日启动至十四日结束。来自内地的五百七十多名医疗支援队员,夜以继日,以每天二十多万样本的速度,共检测一百七十八万余人,发现三十二名新确诊患者及六宗复阳个案。

  半月来,港府及一些社会团体,不遗余力动员市民参与计劃:精美的宣传单张,一众高官名流带头检测,各界人士苦口婆心“为人为己”,媒体每天数着检测数字,官员一边不停表示感谢,“百万人接受检测感可喜”,“体现港人质素和承担”,一边不停碎碎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终於达到这一百七十八万(香港有七百五十万人)!

  检测成效亦相当了得!港大医学教授指,三十二例确诊并非小数目,如不做检测,会有第三、第四代传播。并推算社区仍有四五十例隐形患者,若全港六七成人口参加检测,会更有效。

  国家应特区政府请求,帮助香港做普及社区免费检测,想尽办法做到便捷,专业,安全(还省去市民到私立医院排队的时间+数千元检测费)。这一桩有百利无一害的大善事,港人参与率却不到三成。其余五百多万人呢?

  先放下疑问,看看内地医疗支援队如何辛苦工作──

  援港医疗队近六百名队员来自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大多在三十五岁以下。这个年轻而优秀的团队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初期每日工作超十二小时,后来国家再派人手增援,才变成每日三更、每更八小时。工作强度极大并且危险:

  採样组直接到社区和样本接触,说白了就是直面感染病毒风险。但他们从始至终秉持专业态度工作,参加过检测的朋友个个都讲:内地医生好耐心手法好细緻,没有任何不适感。

  检测组穿着三重防护衣在气膜实验室工作,不到五分鐘就全身湿透。最初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后,整个人似从水裏捞出来。其后人力增加,工作时长调整,八个鐘裏仍然不吃不喝不拉,纸尿裤成了队员的标配。

  脸上被口罩压出印痕、双手因搬运太多样本箱被磨破,昼夜颠倒、生物鐘打乱,要靠安定+咖啡,强迫自己尽快恢复体力、尽快投入工作……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尽快将检测结果送到香港市民手中,让市民安心。

  位於中山公园的“火眼实验室”面朝维港,但队员们无暇观赏海景。他们周一(十四日)完成检测任务,周三(十六日)就要返回内地,在港休整的时间都没有。“太忙啦,到现在都没能去海边散散步呢。”只能从酒店楼梯的长廊望一眼窄窄的海景,戏称“两米海景”。有的医生三月参加当地抗疫,连续四五十天,六月又赴北京支援,刚回深圳休整没几天,再次来港协助抗疫。还有两名队员为了来港支援而延后了婚期。

  他们说,守护人类生命健康是我们的天职。“香港是中国的一分子,在香港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内地医护人员一定会义无反顾提供帮助,与香港市民同舟共济。”可谓满满的善心诚意。

  内地支援队的专业水準和辛苦付出赢得了市民口碑。不少市民希望表达一点心意,有的想送月饼水果,有的想到队员下榻的酒店直接付款,让他们吃住更好些。但支援队早就表示不接收任何礼物和捐赠,只收下了二千封感谢电邮和心意卡。

  与这一份热肠善举相对比的,是五百多万港人的旁观。

  从防疫和恢复经济生活看,专家指“重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是能否有更多人检疫”,检测率愈高,愈能发现更多隐形病例,从源头阻止病毒蔓延,愈有利於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其必要性不言而喻,也符合成本效益。从检测能力看,内地专业团队有二十多天检测上千万人的经验,助港完成五六百万人检测,并不算难。问题在於,香港的检测是自愿而不是强制。这个自愿,检测的不仅是病毒,而是人心。

  媒体指,此次检测的覆盖率逊於预期,显示了港人的几种心态:有人自认未接触高危群体,没必要检测;有人质疑採样操作手法,担心结果不够準确;还有人认为全球疫情严峻,单凭此次检测并不能消除香港疫情隐患,意义不大。评论认为,这种心态是把检测政治化、对检测不信任、对中央和特区政府的善意不领情的反映,“港人的公德心严重缺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风气已经失落”,同时也暴露出港府的治理短板。

  另一则信息:官方称内地支援队离港后,凭香港本地医护,每天检测量为一点二万(香港有註册医生一万五千人,护士近五万七千人)。简单算术:不到六百人内地医护,日检二十万份──七万多人香港本地医护,日检一万多份。得到两个词:仁至义尽,自求多福。

  道德乃人心。当政治超越了生命、凌驾了良知,此般香港,唯有一声叹息!

  我们更心疼内地支援医疗队员,愿他们今日返程顺利。可惜没有机会一睹他们的面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心怀感激和敬意,他们才堪称高素质和敢担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