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感谢粮食和蔬菜\小 杳

2020-09-23 04:23: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近日,西藏日喀则市金色的农田裏,村民们忙秋收\中新社

  昨日秋分。临窗北望,美酒醇香,麦熟鸡肥,朋友三两──果然也是农民丰收日。时令刚刚好,奈何时局未可期。因疫情,几百万人困坐港城,无以聊赖。

  前几天,公司司机问:是不是春节后那次去机场接你返港,再没离开过?确实,自香港与内地封关以来,我已半年多没离开香港一步,同事朋友皆如此,有的家就在一河之隔的深圳。网友用两首歌自我调侃:“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明年的)冬季”……秋夜渐长,秋叶归根,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疫情之下谈诗意和远方不免有点矫情,再读海子,倒是读出了烟火气:“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餵马、劈柴,周遊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比这个海子版的幸福清单──眼下,世界因瘟疫而不得遊,内地因“关山”阻隔而不得去,香港朋友近在咫尺而不得见,好在还有一如既往的粥饭每天如约而至,还有一如既往的大海可看,附加一如既往的工作可做──自我鉴定属低配版的幸福之人,也蛮不错的。

  我对口腹之欲一向淡然,不挑食不多食不浪费,低碳环保。比较欣赏日式餐饮风格,从餐具到餐食都素雅洁淨,菜量克制而精到,简约精緻,毫不敷衍。朵颐之快、心目所悦各各恰到好处,至简至美。一餐饭就是对天物的致敬,吃出了仪式感。

  疫情期间,去餐馆吃碗麵都战战兢兢,无遑多求。幸好有盒饭君像一个樸实忠厚的老朋友,半年来风雨无阻,带着粮食蔬菜水果牛奶,每天三次抚慰我们孤单的灵魂。因为它执著守时的问候,我改变了多年来不吃早饭的(坏)习惯。因为它对我几乎唯一的餵养,使我得以细细体会粮食蔬菜的原汁原味,牛奶麦片,油条豆浆,菜粥滷蛋……温和敦厚,亲如家人密友。感念疫情下这份不离不弃的陪伴,我成了盒饭忠粉。

  很不理解挑食的人,吃腻了是你自己的事,幹嘛要怪大米呢。一个人若不尊重粮食,岂能做到体恤他人;一个人若对粮食百般挑剔,岂能做到宽厚待人。人类总是改不掉任性放纵的毛病,太过追求自我,少了顾及他人。吃饭如此,戴不戴口罩乃至如何对待疫情、对待族类、对待天物也如此。

  一粒米,从育种到入仓历经二十多道工序,最快要三千零七十二小时至少一百二十八天才能抵达我们的饭桌(不算外卖小哥送餐的时间)。此前,这颗小小的种籽,为了完成餵饱人类的使命,拚命寻找阳光和水土,熬过风暴沙尘病虫的侵害,在无数人的劳作汗水中,千辛万苦把自己变成可吃的样子,最终来到我们面前,一颗一颗,一叶一叶,滋养我们的肠胃和身体。如今有了袁隆平爷爷改进工艺提高产量,但粮食的成长蜕变始终历程漫漫,其辛苦古今如一。

  说到这裏,我得提一提一桩耿耿於怀的遗憾:过去曾有无数机会见过袁隆平老先生,距离最近的一次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门,我在等人,老爷子站在门口吸烟。我与老爷子聊了几句,老人家很随和。我们吃着老爷子的米长大,我多想向他表达敬意啊。可是七八分鐘的时间裏,没有任何閒杂人打扰,我居然没有与老爷子拍张合影!至今想起来我都后悔得直掐自己大腿。三周前的九月七日是老人家九十岁生日,这位新晋“九十后”对着生日蛋糕大声说:“亩产三千斤早日实现”。去年,老爷子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已经达到了双季亩产二千零九十二斤。

  民生不易,端起饭盒,想起往事,更惜一粥一饭得之不易,袁隆平老爷子的可爱和伟大。

  伏尔泰说,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才能进行哲学思考。疫情让我们更多留意身边诸事,才发现:有人生存了一辈子,从未有什麼哲学思考,原来他把生命活成了哲学。

  这些蔬果稻麦,千百年来信守对人类的承诺,穿越漫漫时光,承受万般辛苦,漂漂亮亮来到我们的饭桌,供我们生存,供我们思考,供我们创造。每一份粮食和蔬菜,都值得敬重;每一滴油醋酱茶,都值得敬重;每一个负有使命的人或物,都值得敬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