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苏轼童趣\李 梦

2020-09-24 04:23: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局部)\作者供图

  月初,故宫博物院举办院藏苏轼主题展览,书画、器物、碑帖和古籍善本皆有。这是故宫首次为苏轼及其师友举办大型展览,引人回望宋时艺文繁盛景观。

  受疫情影响,与这故宫六百年纪念展缘悭一面,实在让人遗憾。不过,这些天陆续见到一些朋友的“打卡”相片及观感文字,不禁感慨虽说时移世易,这位北宋年间的文学家兼艺术家,对於今时今日的你我,仍不乏启迪与影响。小时候读苏轼的诗文,看他的字画,多关注字纸之间的忧伤甚至愤懑;如今,於寥落之外,更见到他的率性与坦然。

  展览中的两幅画作,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一幅是《赤壁图》,另一幅是明代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赤壁图》创作灵感源自苏轼名作《赤壁赋》,讲述苏轼与朋友在月夜时分泛舟赤壁之下,举酒诵诗的故事。《赤壁图》中,正是众人泛舟畅快抒怀的情形。因是宋人作品,画中明显见出“一角半边”式构图,而此名称的由来,得益於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的风格。

  马夏二人,是南宋知名画家。因二人常常将主景置於画面一侧,画幅其余地方则大量留白,故而前者被称作“马一角”,后者为“夏半边”。《赤壁图》中,画中主角位於左下角,右上角为赤壁。山与人之间,位於画幅对角线两端,其余部分则多为水纹及留白,重点突出。尤其值得一讲的是画中水纹。与中国画常见的静水无澜不同,《赤壁图》中水势激荡,呼应山川壁立,亦暗合苏轼《赤壁赋》文中宏阔慷慨之风格。

  展场内,既有慷慨激昂的苏轼,也有童真十足的苏轼。苏轼的朋友、北宋知名画家李公麟,曾为苏轼创作过一幅画像,被另一位北宋名家黄庭坚讚为最似苏轼本人。在今次展出的这幅明人摹本中,苏轼并非像我们常见的古代画像主角那样正襟危坐,而是宽衣博袖、脚着木屐、头戴草笠,扮相及姿态都有些滑稽。苏轼晚年被贬儋州,某次外访友人遇雨,躲避不及,只得从农人那裏借来木屐斗笠。农人围观笑看,他却毫不以为意。

  与其说这作品中体现了苏轼身处逆境仍能安之若素的处世态度,不如说这幅画作尤能见出这位艺文大家不拘小节、率真童趣的一面。对於一位曾写出《猪肉颂》的作者,恐怕再没有什麼能够比雨天戏水或是大啖荔枝,更能让他念念不忘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