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香港随笔/第二个月亮\张 茅

2020-09-30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陈海鹰画作《中秋月饼》\作者供图

  月上海涯,一年难得的凉快气候又来到岛上了。

  每年的中秋节晚上,许多人离开侷促的屋,到海上赏月。最便捷的方法,放弃坐地铁或巴士,坐渡海小轮往来於两岸之间,这时,“海上生明月”的气宇非常动人,维港泛着银波,使人观赏到月色下城市的丽影。

  吾土有两个月亮,香港亦然,天上的月亮这一夜圆圆的,第二个月亮,是中秋月饼,像天上的月亮也是饱满的,圆圆的,带出了“人月两团圆”的美句。第二个月亮进入千家万户,散发清香,还是孩子们喜欢的美食,家家户户佳节不可缺的月饼和应节水果。

  节前,收到香港美术专科学校陈为民校长送来的一盒月饼,外包装印有画家陈海鹰所绘的《中秋月饼》,为这中秋节带来新鲜感。陈为民说,这是他父亲特别喜欢的作品,拍卖出去了,真画在不知名的藏家手上,我有些意外。我与陈海鹰交往半生,知道他的艺术家脾性,没听说他卖画,如今他的遗作用两个单位收藏。有什麼事情要割爱,将自己得意作品卖出去?

  原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一年,香港防癌基金会筹募经费,应付癌症病人日渐增加,征得画家陈海鹰捐献,把心爱之作《中秋月饼》交与会方,再由防癌基金会交由拍卖行拍卖,收入所得,全数归基金会。拍卖前一星期,拍卖行惯例将上拍艺术品展出三天。《中秋月饼》在展厅引人垂注,有些人伫足细心地看,有些人边看边交流,指月饼在画家笔下画出了月饼皮薄、蛋黄油润、莲蓉馅鬆软,这些看画人是收藏家或拍卖会的常客。外国著名画家不会拿月饼为题材,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月饼这回事,中国油画又少以月饼入画,拍卖当日以好价卖出,为防癌基金会筹募一笔经费。

  割爱需要有点勇气,陈为民说父亲多年后不少次提起这画是即兴之作:这晚中秋节,好友到画家家中团圆,酒逢知己,晚餐后共赏月色谈论画事,灵感一到,当晚在家中速成这幅画。看此画笔触得心应手,色彩混合的快速,行笔角度长短曲直多变的密度,线条勾勒粗细的分配、大小的处理,指腕力的灵活性与準确,大胆意笔和恰到位,笔触大小和冷暖色彩混合的操控,展示深厚功力。

  陈海鹰拍卖作品的九十年代,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以及美术教育理论进入系统化的年份,一九九四年他以一幅《俄国教授》肖像作品,参加国际大赛,获美国肖像画家协会评为三大最出色肖像画家之一;一九九五年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听课学生每次坐满演讲厅,从中了解东方人对西方绘画艺术的传承及发展,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史重要的一页。他有机会应邀留在美加的大学任教,他都婉拒了,始终留在香港主理“香港美专”,专注美术教育及创作。

  《中秋月饼》是画家用笔及色调的技巧突破,而且总结这方面的理论教授学生。回记二○○九年秋,陈海鹰病危进入威尔斯医院,在我探访中谈到技法,特别提到两句话:“先收后放,先繁后简”。解释前一句话适用於油画,后一句用於水彩:“先收”,是严格要求习画人打好素描基础,吸收的阶段,有了基础才“放”,即放手去画;用於水彩的后一句“先繁后简”,初学时无妨鼓励大胆用色,不嫌太多,经过不断反覆尝试,最后达至概括简明。

  看着这幅故人的《中秋月饼》,不期然打开桌上的一盒月饼,蓦然心扉打开,中秋佳节在我国的天地,有着两个月亮,进入我们的生活文化和艺术文化中,为世代留下欢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