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那些值得mark的日子\小 杳

2020-10-14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二○二○年十月十二中午十一时三十分,一支前所未有的针剂,带着微微的凉意,注入我的左臂。此后我时时刻刻留意着自己的感觉。至本文写作完成,整整二十六小时,无任何异样。就像喝了几滴纯淨水而已。

  这个针剂中文名“爱可维”,听起来有点小粉红的甜甜味道,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SARS-CoV-2 Vaccine(Vero Cell)——没错,就是全世界翘首以待的神秘“新嫁娘”,新冠疫苗。

  早就知道,中国科学家在一月二十六日(正月初二)就进驻武汉,开始研製疫苗。至九月,世衞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百八十二个,临床试验三十六个,临床前研究一百四十六个,九个疫苗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其中,中国有十一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当中四个进入第三期试验(三个为灭活疫苗,一个为腺病毒载体疫苗)。

  此前听朋友说,内地疫苗临床试验效果不错,已开始为一些高危环境工作人员(外交官、机组、医生等)注射了。我一北京哥们打疫苗几个月了,到处跑,啥事也没有,只是觉得酒量大了。另一位年近七旬的香港老友,八月份打完至今,无任何不适感。

  推荐我们打疫苗的就是这位大哥。他身体力行,观察了近两个月,亲测有效后才建议我们打。大哥一向待我们很好,多年来亲如兄长。不过说实在话,起初我有点怕。我连流感疫苗都没打过,何况新冠从病毒本身到疫苗都是新问题新事物,人类的认知才刚刚开始,有太多问号待探索。一个新藥出来,疗效和副作用都有待积累去验证。这符合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我相信国家和科学。同时,接受一件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也得经过自己的心理关。

  我谘询了五位从事医学的朋友,包括两位藥物专业的、两位中医、一位西医。五人意见的共同点是有必要打,不同点是时机。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朋友说:第一,此疫苗是灭活疫苗,副作用不太大;第二,虽然疫苗刚出来不久,更多数据尚未能完全统计,但普遍没有看到什麼严重的副作用,有一些反应就是持续两三个小时的疲乏或稍稍的头痛,睡一觉基本上就没事了。第三,以香港现在的疫情状况,还是打了为好。第四,今年冬天可能还会爆发流感,若与新冠病毒叠加更麻烦。结论:能打则打。这个意见理性中肯。大哥美意+好友现身说法+专家意见,促使我下了决心。

  藥品是装在带冰袋的专用保温包,从北京空运来的(需在二至八摄氏温度下避光保存),取出来时还是凉凉的。我与另外两位密友为同一批号,自诩“三人命运共同体”。

  刚打开藥盒,气氛有点小紧张,场面也有点好玩:有人打针,有人围观,有人摄影。友兄自告奋勇第一个打,他面色轻鬆,谈笑风生。有点小忐忑的我都忘了给他拍照留念。我第二个打,友兄负责拍照,过后一看照片:自己貌似微笑,但下巴紧紧抵在手背上,神态像个怯怯的孩子──哈,我的历史性时刻。

  打完之后,手机扫二维码,进入中国生物App,进行信息登录,得到一个有医师署名的中英文电子版“新冠灭活疫苗自愿接种证书”,记录着个人身份信息、接种时间部位、疫苗批号、藥品生产企业等,并盖有“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专用章”,还有联繫人的姓名电话。以此证明,我具有对新冠的免疫力了。我留下了疫苗的外包装盒作个纪念。二十八天后,再接种第二针(强化)。

  我们所用的,就是九月初服贸会上展出的那款最引人瞩目的国产新冠疫苗。它於一月二十八日正式启动研製,四月中旬开始临床,在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进行临床试验。至九月底,有一百二十五个国家(如巴西、印尼、土耳其等)三万多名志愿者参加,结果表明参与试验者均已产生抗体,随着试验人数增多,整个研究结果将在十一月或十二月获得。这就意味着,在这场疫情中,我们不再是观望者,而是代表人类与之抗争的试验者。我的身体裏将产生一种抗体,对抗这个兇险叵测的病毒。我们会赢吗?我相信科学是有办法的,我相信国家会带着我们一起努力的。至少目前,疫苗在我的体内静悄悄,心理感觉多了一道防线。

  我将关注并记录自己的任何感觉。从个人角度,这是我全新的经历和体验;从科学研究角度,数量的积累对於科研极其重要。得到的数据和体验越多,越能完善科学的探索和认知,越能保证后来者的健康安全。虽然不过是数万分之一的一个小小数据,但我的体验对科研有用──想想还是一件挺开心的事。

  是晚,与友徜徉中环,街灯摇影。随手拍拍照,回眸一笑间,明媚灿烂。或许是一种心境的流露吧。

  (是日香港新增病例十一例,此情形已连续多日。专家忧第四波疫情再次杀到。此文完成时,因八号风球“浪卡”守坐家裏。窗外乌云密布,风雨莫测。这是我们所处环境的背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