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缤纷华夏/只谈过往\李忆莙

2020-12-16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一景\资料图片

  每当听到“一带一路”,就会想起丝绸之路,想起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有关吐鲁番的史籍,最早用汉文写的大约是在西晋泰始年间,悠悠岁月,历史也真够久远的了。

  这两个地方,今人看它像是古代遗存的一座博物馆,只是东西不是那麼集中而已。但对於古人,那可是他们苦心经营起来的与神交集的根据地。是走过生死,重建生命献祭之地。既是追求的也是仰望的,同时也是基於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体现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活着希冀自我圆满意欲,而死后的世界,仍然是现实裏无法解决的难题。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於火焰山的峡谷中,一个叫木头沟的陡壁断崖上。这裏的风光有异於火焰山的单调炎荒,虽然举目望去,尽是层层叠叠或整齐如刀削般的赭红色峭壁,但俯看却见到有道清浅的河水轻轻地流淌而过,并且两旁植被葱茏,充满生机。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八百多年的兴盛。最早开凿的石窟,是在五世纪曲氏高昌王朝时期,最晚的在十四世纪元朝,巅峰期则在高昌回鹘十至十一世纪。那时的千佛洞是皇家寺院。今天我们看到的石窟壁画,很大一部分是那个时期的,故而带有浓厚的回鹘佛教特色,尤其是那些佛像、菩萨、僧人、供养人等,大多蓄有两撇弯而细长的鬍鬚。学界有种说法,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是一支从漠北西迁的古老少数遊牧民族。九世纪在吐鲁番建立回鹘高昌国。本来信奉摩尼教(在最早开凿的石窟壁画中仍可看到一些摩尼教僧人的画像)后来改信佛教,国王非常虔诚,倾力开凿石窟,使之发展至巅峰。现存的壁画,也是以这个时期的最为炫丽华美。石窟多为长方形,窟顶绘上千佛像,并有回鹘文和汉文对照的题志。

  往后的岁月,回鹘王朝国力日渐衰落,加之蒙古铁骑入侵吐鲁番,伊斯兰势力开始崛起,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终於被废弃。十五世纪,伊斯兰势力控制了吐鲁番。千佛洞遭受肆意破坏,许多佛像、壁画被捣毁。一九○四年至一九一四年间,石窟壁画几近九成被俄、英、德、日本等列强切割下来盗走。二战时又被炸毁四成左右。经历重重浩劫,现今仍有幸保存住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壁画。

  一九七八年千佛洞进行维修,意外发现了八百多件用回鹘、西夏、汉、梵等文字书写的残经。其中一张宋代的金箔包装纸引起注目,虽然只是一件俗世之物,价值也比不上其他的经文残帙,但有意思的是,这张包装纸上有“杭州泰和楼大街”字样。换言之,即商号。另外还有广告文案,劝请顾客务必“辨清商号”,还特地志明商号地址:“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座西面东”。由此可见,在宋朝年间的十一世纪,回鹘王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跟中原的商业往来也非常频繁──杭州啊,何止千山万水,由此可知,丝绸之路,还真的不仅仅由西域通往西安,连江南水乡都贯通了。

  观察文化,你可以轻易地回到古代。或者说,一觉醒过来,明月依旧,但你确实体验了那些过去的事情,从历史回望中,仅仅是轻微的惆怅吗?也许有个同路人,眼眶裏蓄满泪水,却微笑着说:只谈过往不谈伤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