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圣诞鐘为谁而鸣\江 恒

2020-12-27 04:23: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伦敦街头,常能见到这样一些卖艺者:他们要麼是拿个普遍塑胶筒进行简单敲打,要麼是用身体摆出一些奇怪的造型,与地铁站裏的小提琴手或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画家相比,他们毫无才艺可言,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愚蠢透顶。

  我在繁华的商业中心牛津街附近,见过一个稍有技术含量的,卖艺者端坐在人来人往的行人道边,面前铺着一块约两米长、一米宽的塑胶布,上面堆着一个由沙子雕刻而成的动物雕像,整个沙雕栩栩如生,或许是为证明雕像并非伪造,动物的尾部故意没有完工,清晰地露出裏面沙子的质地。不过,所谓眼见为实,我并没有亲眼见到他製作沙雕的过程,让技术含量也多少打了折扣。

  这些人其实并非真正的卖艺者,準确地说,他们是乞讨者,实际上与那些在纸牌上写着“无家可归”或者“遭遇了人生不幸”的乞丐没什麼两样,只不过他们希望通过各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最终无非是希望路人能施捨几枚硬币,以便能吃上一顿热乎饭。

  乞讨者并非伦敦特有的现象,但近年来的数字无疑在不断增加。根据早前英国媒体披露的统计数字,自二○一○年保守党执政至今,英国的流浪汉数量激增了百分之三十四,有将近十万多户家庭无家可归。换句话说,差不多每年就有一万个家庭加入乞讨的队伍,有些人更是长年流落街头,徘徊在城市的边缘。

  作为西方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英国却有如此多无家可归者,实在让人意外。英国社会研究机构曾对背后的原因做过调查,结论大致如下:一是长期贫穷所导致,比如许多人入不敷出或身背沉重的债务,令有个栖身之所成为奢望。二是家庭因素所导致,比如与家人发生争吵、关係破裂或是被父母赶出家门,有些人则是从童年时期便遭遇家庭变故,不得不早早学会独立生活,长大后只能继续流浪。三是不良嗜好所导致,不少人涉及藥物滥用、酗酒和吸毒,甚至犯罪,因此居无定所、三餐不继。四是移民所导致,他们多来自贫穷或战乱地区,又未得到英国政府很好的安置和对待,最终流落街头。

  我伦敦住所附近就有一个流浪者,他每天都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地坐在地铁站出口,好心的路人会给他一块麵包或一杯热咖啡,我和他攀谈后得知,其无家可归的原因是:严重酗酒,导致身负债务和家庭破坏,最终流落街头。他也曾求助过政府,但需要登记审查和漫长等待,对他帮助不大。实际上近年流浪者人数激增,英国政府确实有心无力。

  如今英国疫情愈演愈烈,可以说进一步加剧了无家可归的现象。根据官方统计数字,由於封城等防疫措施,导致流浪儿童数量和十年前相比上升百分之七十五,福利机构预测,该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原因是慈善捐款等商业活动因疫情暂停,直接威胁到为流浪者提供临时住所和食物,包括食物银行(food bank)也出现短缺。按调查机构Centrepoint的话说,新冠肺炎是可怕的疾病,令无家可归这样的脆弱群体最受打击,但往往被外界所忽视,成为“被遗忘的人”,圣诞老人会为他们派礼物吗?

  至於因移民导致流浪,就不能不提起从国家的建设者沦为城市边缘人的“疾风世代”。在二次大战之后,英国为填补人力的短缺,曾从前殖民地国家向英国本土移民。一九四八年,“帝国疾风号”从加勒比地区搭载了近五百名移民(多数为牙买家人)返回英国,从而开启了长达二十三年的移民潮,算上来到英国后出生人士在内,总数逾五十万人,因此得名“疾风世代”。但这些移民却遭当局“过桥抽板”,不承认他们的身份,一夜之间变成“黑户”,不能享受教育和医疗等福利,迄今不少人被迫过着偷渡客一样的流浪汉生活。

  来自东欧的劳工移民,处境同样艰辛。以水果、蔬菜採摘等季节性工人为例,为了在收穫期内完工,他们必须每天早出晚归,高强度劳动,只为赚取大约六英镑左右的微薄时薪。当他们的劳动成果被送往超市、端上饭桌时,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身边还生活着这麼一个群体。

  两年前,我的朋友资深媒体人桂涛写下《英国:优雅衰落》一书,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一个圣诞节前的寒夜,我曾在号称“伦敦肚脐眼”的皮卡迪利广场目睹一个乞讨者双手捧着一个塑胶交通锥当“喇叭”,对着来来往往、手拎购物袋的男女喊出分辨不清的歌曲。他坐在地上,嘴裏哈出白气,一面米字旗披在厚厚的髒羽绒服外,就像一尊雕像,那景象让人伤感难忘。

  今年伦敦的圣诞之鐘又敲响了,但它不属於所有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