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石阶处处\陈德锦

2020-12-27 04:23: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也许应算作澳门建筑特色之一,文物的一种,是那无处不在、典雅宏伟的石阶。圣保禄教堂遗迹,中外闻名,它沿坡而建的六十八级石阶,每十一级为一段,共七段,宽宏古雅,无数遊客在这裏驻足留影,也是影视文艺经常取景之地。小时走过“大三巴牌坊”一带,明明有便捷之路可走,却总爱绕到石阶前,或攀上或步下,才取道而行,彷彿仪式一般,又像刻意取乐。感觉上,这列石阶已与地方融为一体。

  我曾在小说《盛开的桃金孃》裏不避俗,让人物在石阶上研磨心事,只为这儿是城市的中心,街道四通八达,也是生於斯长於斯的澳门人感情的交会处。假如说,位於乌克兰敖德萨的波将金长石阶,比大三巴石阶更宏伟,那麼前者就没有后者的交通功能,而仅为一座庞然大物而已。

  规模稍次於大三巴的,是通向昔日圣方济各修道院的石阶。这列石阶,可见於十八世纪以降的绘画。寓澳英籍风俗画家钱纳利,不止一次以之为描绘对象。十六世纪末修道院建成,到十九世纪,因改造为兵营而被收回。但通向修院这列石阶,面朝大海,如船艇泊靠,即可见其缓缓上攀之势。据《澳门三百年》所载:“入门则石级重叠,盖仿古罗马之教堂形式,以示崇高也。今虽改建后,仍不能稍掩其崇峻之梯级模样。”

  所谓“改建”是指修道院改建为学校。如今这列石阶就在圣罗撒女子中学校内,就连两边的栏杆和柱头、紧密的石缝、圆滑的收口,悉沿旧制,丝毫不改。虽是女子学校,小时我也曾数度踏足。拾级而上,初时仅见校门前壁的顶层,再走二三十级,大门才豁然而现。无数的女生曾站在这些长长的石板上拍过毕业照。澳门的天主教教堂,像圣若瑟(三巴仔)、圣老楞佐(风顺堂)等,大多有石阶引进,或一线直向,或左右分列,崇峻之感,也是一种宗教气氛。

  澳门也有不少像香港“楼梯街”那样有实际交通作用的石阶。最常走过是邮电局旁、贯通新马路和大堂街的一列石级。位处下环街的“太和石级”更是大隐於市的一条“楼梯街”。至於在疯堂斜巷、大关斜巷、青草街等僻静地区,或街头有梯级,或楼旁有阶石,或狭若羊肠,或弯如扇面,初来践足,走过一列又一列石级,举头时别有天地,饶有寻幽探胜之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