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百变史卡拉第\李 梦

2021-01-10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钢琴家傅聪演奏史卡拉第奏鸣曲唱片封面。\作者供图

  近来常听钢琴家傅聪演奏的史卡拉第(Giuseppe Scarlatti,一六八五至一七五七)奏鸣曲专辑。不少乐迷怀念傅聪先生时,总会讲起他的萧邦,讲起他演奏的海顿和莫扎特奏鸣曲,而先生对於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史卡拉第钢琴作品的诠释,同样精彩,常听常新。

  像十七及十八世纪的很多宫廷乐师一样,史卡拉第一生循规蹈矩,平静少波澜。从不担忧衣食,也不必介意旁人是否欣赏其作品,他用了大半生时间只为一名叫做玛利亚.巴尔巴拉的女子创作。玛利亚原本是葡萄牙公主,后来嫁去西班牙,当上西班牙女王,史卡拉第也跟随她去到马德里,在那裏度过后半生。故此我们能在这位巴洛克音乐家的作品中听见糅合意大利与西班牙元素的乐音,活泼明媚,宛若地中海畔阳光。

  的确,史卡拉第笔下旋律像他的生平遭际一样安宁无尘,如同傅聪先生所说,“是最健康的音乐”,这也为后世演奏及聆听的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自在诠释并读解的机会。与音乐史上那些个性鲜明的名家名作不同,史卡拉第留给后世的五百多首键盘奏鸣曲,尤其灵活多变。当我们说起萧邦,我们会想到浪漫与诗性;说到贝多芬,一定忘不了他的热烈、高昂与英雄主义;巴赫的音乐中充满对上帝的爱与敬畏,舒伯特的奏鸣曲则如同缀满星星的深沉夜幕。可史卡拉第呢,我们总是难以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介绍并描述他的音乐:当你在夏日阳光午后聆听他的奏鸣曲,那些旋律是欢愉雀跃的,像新出炉的、香气四溢的糕点;当你在凛冬的夜裏聆听,那些旋律又是萧索孤寂的;当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的天才男主角维特弹起史卡拉第,我们彷彿听见春笋破土的声响;当其中一首奏鸣曲伴随日剧《深夜食堂》催泪段落出现时,我们又觉得那些看似简练的音符背后,别有欲说还休的寥落意味……

  史卡拉第是多变的、开敞的。作品写完后,他人如何听、如何演奏,终归是他人的事情,与数百年后罗兰巴特著名的“作者已死”理论遥相呼应。傅聪先生曾在某次访谈中说,巴赫的一些作品总有些说教的意味,而史卡拉第没有,他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这在我看来,正是这位意大利作曲家的最可爱之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