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亦敌亦友(上)\李 梦

2021-02-25 04:25: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培根为佛洛依德绘製的肖像画。\作者供图

  最新一期《哈佛商业评论》的封面故事题为“如何与你的竞争者合作”。在作者看来,即便是市场中竞争激烈的对手,一旦觅得契机,或会产生“合则两利”的效果。这让我想到艺术世界中,同样不乏“亦敌亦友”的故事。

  佛洛依德(Lucian Freud,一九二二至二○一一)和培根(Francis Bacon,一九○九至一九九二)可说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英国画家。十三岁的年龄差,於他们而言绝非阻隔,反而让这两位性情古怪的画家享受了一段爽洌刺激的、大开大合的友谊:从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到反目成仇,老死而不见。

  一九四五年,乘火车到访两人共同好友的郊区住所时,佛洛依德和培根首次相遇。佛洛依德的个性冷峻疏离,以“生人勿进”的肃静外表掩盖羞怯内心;培根偏偏心直口快,热衷挖苦逗乐,言谈间充满狡黠却天真的魅力。佛洛依德显然深深被这位同路人吸引,在随后的数年裏,两人的友谊迅速升温,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一同工作,一同午餐,不时到访艺术家俱乐部小酌。两人在创作上也互相启发,甚至互相为对方画像。一九五一年,佛洛依德和培根分别以对方为名创作的肖像画,成为这段友情至浓时分的见证。

  两幅肖像画均呈示创作者的显明风格:生性热烈的培根受现代主义影响,偏爱电影这个较之绘画更为新鲜的媒介,崇尚速度、纷乱与暴力;而内向的佛洛依德的创作与其性情相仿,往往深思熟虑,故而格外耗时费力。在培根创作的《庐西安.佛洛依德肖像》中,他的好友倚门而立,一身黑色长款风衣几乎淹没在同样黑色的背景中。画家以惯用的迅疾笔法处理人像,以至於画面中很多部分几乎处於未完成的状态,像是仅仅在观者面前停留数秒便转身飞走一般。而佛洛依德以培根为主角的肖像画作,每一笔都认真而谨严,连画中人眼睫毛的疏密和眼窝的细小皱纹都清晰可见。

  如是画作固然是友谊的珍贵见证,却也暗示两人在创作理念上的分歧,诚如佛洛依德所言:“培根在单一笔触裏处理表现很多事物……但这跟我能做到的任何事情相距十万八千里。”这也注定两人的关係逃不开渐行渐远的运命。儘管佛洛依德家中客厅一直陈列培根的《双人像》,但当他逐渐成名、不再依靠培根接济的时候,权力关係的天平打破,两人再也回不到数十年前小酒馆中对酌欢谈的亲密。他们曾尝过艺术熟成的果实,却最终敌不过人性的晦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