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善冶若水/文博基建及软实力\胡恩威

2021-03-08 04:25: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一景。\©Maki and Associates

  近几个月深圳先后宣布一系列文化设施发展计劃。其中有关於发展一个规模比西九文化区更大的文化设施区域,将设剧院、文创设施等;另一方面,深圳也计劃兴建不同类型的文化博物馆。

  不难看出,深圳是以伦敦、纽约为目标。近年内地的博物馆发展蓬勃,一些大都市如上海已经向纽约、伦敦睇齐,除了设立相关政策之外,经营模式、展览规模,质素以及观众开拓的具体运作可谓迈向国际水平。

  反观香港的博物馆发展情况显得相对落后。自从市政局解散以来,香港基本上没有博物馆政策,政府设立的博物馆委员会也没有具体的措施,似乎仍停留在港英时期的模式。若以数量作比较,香港的博物馆总面积可能不及纽约的十分之一;若以人均面积比,就更加落后。

  博物馆是重要的公民教育平台,也是提升市民文化质素的关键一环。近年台湾社会对美艺的要求有所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八九十年代台湾的历史博物馆开始定期举办大型且长期的主题展览,有印象主义、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各种文化艺术相关历史的专题展览,也不乏与罗浮宫等世界级博物馆联合举办。这类展览在台湾的观众甚广,还是中小学生必去参加的活动。

  很多时候,香港的展览主题很宏大,规模却很细小。比如正在艺术馆举行的关於意大利艺术家的展览,题材不俗,但展品的数量少得可怜,点睛之作寥寥,让人意犹未尽。

  在我看来,深圳对文化艺术基建及内容的发展计劃是进取的,而香港的博物馆的投资极度不足。

  其实,深圳的一系列文博计劃也有香港可以参与的空间,那就是为深圳输送策展、管理及创作方面的香港人才。因为目前深圳仍未有一个具规模的文化艺术管理教育体系,香港早已拥有相关课程并培育了不少人才。这是香港的软实力,也是大有作为的地方。

  还有我留意到内地许多省市的艺术文化管理也非常积极,人才也年轻化,并不像香港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