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效法蔡公\周轩诺

2021-03-25 04:24: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七月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岁生日,张永新导演日前率先带来一份贺礼──四十三集历史剧《觉醒年代》。《觉》讲述由一九一五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一九二一年中共诞生这六年间发生的大事,有份改写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纷纷粉墨登场,正中一众历史迷下怀。

  《觉》以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为时代背景,难免会有新旧两派学者唇枪舌剑的火爆镜头出现。但不管是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鲁迅这些革新派,还是辜鸿铭、刘师培、黄侃、林纾这些复古派,皆对那位二甲赐进士出身、做过清朝及民国官员、反清革命元老、曾负笈莱比锡大学、助北大跻身为世界一流学府、最后长眠香港仔的蔡元培校长推崇备至、心悦诚服,可见蔡公身上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镜的地方。

  譬如求学的宗旨和态度。一九一七年一月蔡校长在就任演说上即开门见山地告诫莘莘学子:“若诸君来北大求学的宗旨,是做官发财,那这个宗旨就错了,求学的路就必然走偏了。平时放蕩冶遊,考试前才背熟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考试结束,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藉此活动於社会,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某些学生利用读书和文凭换取名利,考完试就匆匆把知识抛在脑后的现象。时至今天,我们周遭仍不乏这些急功近利的学生,他们应当细味蔡氏这番金玉良言,摆正学习的宗旨。

  另一点需要学习的,是蔡公兼容并包的气量与胸襟。蔡校长治下的北大强调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认为身处清末民初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不论新旧皆竭尽心力探寻救国之道,只是双方思路不同罢了。剧中当陈独秀表示要跟孔教三纲等旧文化割裂时,蔡氏顿时反对,并指出文化是割不断的,新文化只能在旧文化的襁褓中生长、革新。所以蔡公纵然倾向新文化,但绝不排斥旧思想,甚至主动招揽通晓儒学的保守派入北大授课,而且对这些“老古董”礼遇有加。蔡公这种大度与虚怀若谷,真值得所有人效法及表扬。

  还有蔡公那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原则、求才若渴的识见,以及改革北大的决心,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士若能从中参详吸收,必定有所得着。

  饰演蔡元培的“老戏骨”马少骅,曾在《走向共和》裏演孙中山,在《汉武大帝》裏演窦婴,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裏演邓小平。一举手,一投足,维妙维肖,配上其独家语速,顺利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孙中山、蔡元培、邓小平三大风云人物,都被马少骅演活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