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一份热腾腾的致谢\小 杳

2021-04-21 04:24: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博士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资料图片

  看到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半夜三更感动得眼泪唏哩哗啦。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这篇《致谢》作者黄国平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二○一七年博士毕业生。黄博士出生在四川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十二岁时母亲离家,十七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同年抚养他长大的奶奶也去世,全家陪伴他的只有一条老狗。为了挣一点生活费,这个少年抓黄鳝、钓鱼卖钱,“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的衣服冻得发抖,家徒四壁,一下雨要用竹笋壳塞瓦缝堵漏水,但煤油灯下读书仍是少年最开心的事。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这一路,他也得到了许多帮助,学校为他减免学费,有人资助他生活费,他遇到了很好的导师……“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如果还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黄博士的经历令人深思。就黄博士自身而言,吃了那麼多苦,并没有磨蚀掉他内心的纯粹和明媚。早在研一时,他就“希望活出我自己的精彩,不仅仅停留在家庭方面”,“继续搏一把,看能否坚持我的学术梦,与我喜欢的方向相伴一生”,“最幸福的莫过於做自己一心想做的事,而且这事儿还有点意义。我已经体会到这种快乐,所以不愿意放下。”在学有所成时,他想到的也并不是“挣钱过小日子”,他没有抱怨生活亏欠自己而怨天尤人,却是心怀感恩,希望自己永葆赤子之心,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他也让我们再次悟到“幸福都是奋鬥出来的”这个真理。他像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缩影,历尽苦难仍秉持坚毅美好,勤勤恳恳打造自己的梦想。

  网友跟帖也讲了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有的说:邻居一孩子,一出生母亲就离去,他跟着八十多岁的奶奶、残疾的伯父、多病的父亲生活,高考上了武汉大学,后保送清华,同年父亲去世。疫情期间他成了村裏的志愿者,负责採购登记分发用品。疫情结束后遇上洪涝,他背着铁锹日夜守在河堤。他的未来一定是星光璀璨。还有的说:朋友的老公是家乡全村唯一的大学生,博士毕业从事气候变化领域研究,常年去高原採集标本,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危险,但他搞科研发论文,从不懈怠。

  这样的故事在当今中国并不鲜见。近日,还有一位九五后“刮腻子女孩”也火了。佳佳出身於安徽农村家庭,父亲是送外卖的,母亲是清洁工,但这并不妨碍她对美术的痴迷,考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到一家艺术涂料公司做壁画师,一个人拖着装满画笔的大行李箱到处跑,一年下来积攒的火车票近百张。下了车就拿起劈刀铲刀、爬上近十米高的高架作画,累了在工地席地坐卧,饿了就在涂料桶上吃外卖,每月最多休三天,一年画六十多幅壁画。在她手下,凹凸不平的腻子成了一幅幅浮雕山水画,九色鹿灵动可爱、蓝孔雀纤毫毕现。如今佳佳从业四年,订单已排到半年后,还应央视邀请到四川参加乡村壁画创作。

  接受致谢的,应该是这些年轻人。他们哪怕只有一点微光,不仅用来照亮自己前行的路、点燃自己的梦想,也去温暖这个社会,升米两银从来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他们用智慧意志和乐观,诠释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这样的青年,这个民族的未来一定是明媚的。

  接受致谢的,应该是这个国家。正如黄博士说,作为众多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於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才能走到今天!一九九九年,国家开展助学贷款计劃;二○○七年,推行免费师範生制度;二○一二年,启动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劃……这是国家脱贫工程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在黄博士毕业次年,他的家乡四川仪陇县正式脱贫;在他毕业后四年,脱贫攻坚在全国取得全面胜利。

  一个能让贫寒子弟有追逐梦想的动力、有支撑梦想的温暖、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一个充满温情、激励上进、呵护理想的国度,一定是明媚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