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远山的呼唤\江 恒

2021-04-22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英博物馆展出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展厅。\资料图片

  “金光璀璨,端莊美丽,一旁凝视的众神为之惊叹”,古希腊《荷马史诗》如此歌颂胜利女神雅典娜,她的金色雕像曾高高矗立在雅典卫城山岗上的帕特农神庙,对希腊人来说,这座神庙是国家的一个象征,却又是心中永远的痛。

  之所以痛,是因为这座承载着希腊辉煌历史的古老建筑饱经磨难,裏面精美的大理石雕塑更遭切割并以不同方式流散海外,其中有一半左右现存放於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与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中国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并称为三大镇馆之宝,希腊为从英国手中索回这些流失的国宝,踏上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维权路”。

  将时光拨回至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为了纪念打败波斯军队,修建了祭祀用的神庙,裏面镶满讲述英雄事迹的精美雕塑,镇庙之宝就是雅典娜的金像,因为希腊人相信取胜的关键是受到了雅典娜的保佑。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希腊被罗马人攻佔,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其他宗教场所因此被取缔,帕特农神庙也未幸免,建筑被改成了基督教堂,不少石雕被破坏掉,雅典娜金像也被融化,并打造成金币充当了军费。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佔领希腊全境,帕特农神庙又被改成清真寺,在战争期间,神庙被当成军火库,但不幸遭炮弹击中,引燃军火而发生爆炸,整座神庙被炸塌了一半。虽然遭遇一连串灾难,但神庙石雕仍得以倖存。

  时间来到十八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在全球範围内掠夺资源,令国内物质生活大大提高,但精神需求却得不到满足,社会因此出现一股崇尚希腊文化的赶时髦浪潮,达官贵人们趋之若鹜,都以能收藏几件希腊物品而感到高人一等,这也无形之间令希腊文物陷入浩劫。

  据史书记载,十九世纪初,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托马斯.布鲁斯买通了苏丹的近臣,要了一封官方文书,内容大概是希望能到希腊各地考察,而他实际的目标就是帕特农神庙石雕。之后他花了三年时间陆续从神庙拆下石雕,并切割后运回英国。消息传出后,他此举遭到正义人士的谴责,诗人拜伦就批评,“连野蛮人都没有破坏的东西,却被这个苏格兰人给毁掉了”。之后托马斯家道中落,就把石雕拍卖,最终被王室买下放在了大英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托马斯继承了祖传爵位,是第七代埃尔金伯爵,神庙石雕又被称为埃尔金石雕,而他的儿子──小埃尔金伯爵,就是洗劫了颐和园和圆明园中大量文物,又下令焚毁整个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从这一点上看,父子俩身上都深植强盗的基因。历史上,很多英国人像他们父子一样四处掠夺,比如英国牧师兼收藏家切斯特,是“获得”最多埃及文物的人,大英博物馆资料记录称,“他在每年的旅行中收集了大量古物,包括一些极具价值的物品。”

  根据希腊政府统计,在总共九十多块帕特农神庙石雕中,有近六十块在英国;在六十多块柱壁中,有十五块在英国;从两个山形墙上挖下的近三十块浮雕中,有十九块在英国。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些石雕收回,差不多就能恢复神庙石雕的原貌,也难怪多年来希腊坚持不懈地向英国申索石雕,并将其视为结束屈辱历史和实现国家复兴的重要象征。

  希腊萌生要回帕特农神庙石雕的想法始於上世纪八十年代,交涉中英国一直予以拒绝,理由是石雕是以合法手段获得,但希腊认为这个说辞属偷换概念,大英博物馆收藏过程可能合法,可当初从希腊运出来的时候,手段是否合法要打上问号,至少未经任何权威部门的许可才被带走。在英国脱欧期间,希腊还曾游说欧盟,试图将英国归还石雕作为达成协议的条件。今年恰逢希腊独立二百周年,希腊本希望以“借展”的形式迎回石雕,但未如愿。迄今希腊为石雕而专门修建的雅典卫城博物馆,仍有展厅以空旷示人,就是期待有一天石雕能够回家。

  美国资深记者莎朗.韦克斯曼在《流失国宝争夺战》(Loot)一书中认为,归还帕特农神庙石雕掺杂了错综複杂的历史和现实、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并对於它们究竟归谁所有,还是属於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超越了文化界限,提出灵魂拷问。实际上,很多英国人担心,若归还希腊的文物,就等於打开了一个口子,那些掠夺自埃及、印度、中国的文物势必也要归还,要知道,大英博物馆中本国的文物不到十分之一。

  在大英博物馆十八展室,帕特农神庙石雕就长年静静地摆放在那裏,残缺的马首和人身,一切栩栩如生,又格外孤零零,就像希腊旅遊局给遊客派发的小册子中说,“马首想念着身体,侧腹需要它们的腿和蹄,女神雅典娜的头正呼唤着她的躯幹,那些被肢解的骑手,用作祭祀的动物和奥林匹亚诸神雕塑,让雅典娜祭祀节的遊行队伍支离破碎。”

  就在不久前,英国阿伯丁大学宣布将把一八九七年被英国掠夺的贝宁青铜器物归原主,消息也把希腊要回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希望重新点燃,在希腊人看来,这不单单是石雕的重回故里,更是雅典卫城山上神灵的声声呼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