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疫情下书商的日子\承 言

2021-04-30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家是否有想到过如果香港这座城市没有书店的话,会是什麼样子?我想,这可能就像黑夜没有灯光,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在香港这座金钱至上的城市,书店以及它所在的行业其实应当是更加珍贵和重要的,它守住这座城市的文化土壤,只是在疫情之下,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业界的生存环境。

  一位出版界的前辈前几日打来电话告知他们正在和同行於一个商场做社区书展,让我有空去捧下场。后来他告诉我,市道艰难,去年书展取消之后,许多出版社囤积的书籍存货到现在都没有消化,於是行业唯有自救,到处寻找地方举办社区书展,帮补一下。

  了解香港出版行业的人都知道,香港书展对於出版业者来说是全年重要的销售平台,有些出版社在香港书展期间的销售就佔据他们全年销售的一半以上。一场疫情下来,香港书展停摆一年,对於出版社的打击可想而知。

  四月二十六日,特区政府宣布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拨款一千万元,为每家原本已经登记参与的本地参展商提供一次性、一万五千元的财政支援,协助他们开拓书展以外的销售渠道。而视乎疫情发展,今年的书展暂定於七月举行。政府早前已在第二轮“防疫抗疫基金”下预留了四千万元,推出印刷及出版业资助计劃,全数资助本届香港书展参展商的参展费,本地参展商以十万元为限。

  上述的措施看起来还不错,简单来说,即是去年报名参加的可以拿到一万五千元,而今年如果书展举办,参展商可以拿到十万元的资助。不过,以我对出版界的了解,这些资助“有好过无”,实则杯水车薪,实际上,有些出版社已经等不到今年的书展就得倒闭。十万元的资助最多就是负担书展期间的租金和摆设,但是出版社为了参与书展而备的存货以及人手肯定是无法覆盖的,更何况在疫情不稳、入场人次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出版社就得权衡是否要为了十万元的资助而参加今年的书展了。

  疫情下,书商不容易,特区政府也有难处,无法做到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满意。不过,在我看来,除了那些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业界需要支援,例如零售、餐饮、旅遊等,同时对於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行业也应当加大扶持的力度,以出版界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非能够用金钱去权衡的,如果只是用一个行业所带来的GDP价值去判断其重要性,那麼香港除了金融业之外,其他行业是不是就剩下自生自灭的命运呢?就如前文所述,出版界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土壤,它供养市民精神食粮,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创作的平台,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土壤,我们失去的就是文化,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以,特区政府应当做更多的事情。

点击排行